板蓝根具有消炎利湿、清火润燥的功效,是常用的中药材和中成药配方。此外,板蓝根含有大量天然蓝色素,是上好的棉布印染原料。
近年来,以元阳县、金平县为核心的部分滇南地区成为云南板蓝根的主产地,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然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盲目扩种、产业链短等问题。该如何破解?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产销量占绝对优势
年5月,在红河州举办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招商对接会上,金平县与主动前来对接板蓝根产业投融资的重庆万源佳药业有限公司、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板蓝根直供收购协议。重庆万源佳药业有限公司的采购代表马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对产自金平县的板蓝根,公司基本都以‘随行就市+保底收购’的办法照单全收,种植户不用愁销路。”
据云南中药材种植协会负责市场调查的分析师汪昆仑介绍,板蓝根属高山热区作物,其种植周期短、投资小,栽培技术含量不高,市场风险相对较小,非常适宜在滇南一带山区种植。近年来,滇南地区板蓝根种植产业发展向好,收购企业纷至沓来,让云南板蓝根产业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从全国市场情况来看,目前国内板蓝根年均销量为3万余吨,且市场需求呈扩大化趋势。年,云南板蓝根种植面积达12.67万亩,产量近2.4万吨,在全国板蓝根产销总量中占据绝对优势。基于此,农户种植积极性极大提高。年,元阳县嘎娘乡水井湾村通过整合上级部门多万元扶持资金,采取政府免费发放板蓝根种苗和提供种植技术指导的方式,建设种植基地,配备滴灌设施等,发动全村近户农户种植板蓝根亩。到年底,该村已收获板蓝根5茬,每茬亩产约公斤,按照每公斤6元左右的田间收购价,已为农户亩均增收约元。无序种植致价格波动
“总体来看,近几年由于云南板蓝根产业发展过快,出现盲目扩种、无序种植的情况,导致市场价格不稳定,这可以说是产业发展中的一大短板。”汪昆仑表示。
据介绍,一方面,板蓝根是一种短平快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的第一年就有收益,且每年能采收两茬半。另一方面,板蓝根又是一个小众中药材产品,全国年均产销量仅3万余吨,种植地主要集中在云南、湖南、广西、江西等地的部分传统种植区。近年来,滇南等地部分种植区盲目扩大种植面积,种植发展过快,导致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不稳定。技术人员讲解板蓝根种植技术近年来,云南板蓝根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年前,云南板蓝根种植面积4万亩左右,市场价格稳定在每公斤12~15元;到年采收季,市场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每公斤26元。同年,尝到甜头的各种植主体开始扩大种植面积;至年,由于盲目扩种而增加的产品,无法被市场消耗,致使从每公斤26元的高价一路狂跌到目前的每公斤5元,甚至3元。此外,云南板蓝根产业整体发展不稳定。云南白药集团某中心业务主管董晓璐认为,价格不稳定导致经常出现种植区群众放弃种植,转而改种甘蔗、重楼等作物,从而影响了产业整体稳步发展。目前,板蓝根产业在云南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缺乏竞争力。适度规模订单式发展
在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协会副会长杨成金看来,要破解目前云南板蓝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首先要稳定种植面积,甚至是适度缩减。根据目前全国市场对板蓝根需求的情况来看,云南种植板蓝根的最佳面积应控制在10万亩以下,面积过大不但容易造成价格下跌,还会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各地应根据市场需求信息,统筹调整和控制种植面积,提高种植的规范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
其次,订单式精准发展或将是一条有效的路子。在今后的产业发展中,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采取订单式生产的办法与种植户合作,避免出现盲目扩大或缩减种植的两极分化。此外,杨成金还认为,云南板蓝根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目前,种植户初加工方式是采用传统的田间自然晒干法,更别提精深加工,这直接导致板蓝根综合产值十分低下。下一步,应积极在精深加工上发力,可采取专款倾斜、政策引导等方式,积极扶持打造一批初加工、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综合产值。来源:年第8期《致富天地》杂志(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王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