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谷红柑品牌创建构想

  

立足红河谷特色柑橘产业基地,搭建市场运营服务平台,创立扶贫红柑市场品牌模式的构想和实践

为促进红河谷南岸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夯实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基础,探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结合红河谷南岸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屏边、河口六个边疆县的自然资源禀赋、区位特点、生态优势、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情实际:

创新招商引资思路,搭建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产业基地,积极引进人才、资本、技术、产业激活扶贫政策和资金,在红河谷大力推广扶贫特色柑橘种植;创新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坚持党建群建基层治理和产业扶贫一起抓,合理集中土地盘活村集体资产,以红柑特色产业为载体平台,整合资源要素丰富业态,产供销服务保障一体化布局,努力创建红河谷红柑产业扶贫品牌,立足特色生态产业优势,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实现扶贫品牌化推动扶贫产业化发展是一条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创新之路。

一、项目基本构想

基本目标:依托龙头企业红柑集团探索建立党群组织阵地+扶贫产业基地+物流配送保障中心+特色扶贫电商营销平台+社区消费扶贫服务点五位一体合作联动的业态构架,创建扶贫品牌市场运营模式。

基本路径:招商引资:引进人才、技术、资金、产业:

——创建专业团队:依托市场手段制订创业方案,坚持专业化理念建立管理运营团队。——完善村级治理:依靠村级组织统一村民思想,整合土地、山林、水源、基础设施和扶贫资金政策等发展要素,与合作社合作开发产业,建立益贫、扶贫、带贫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产业基地:建立规范种养殖产业基地,提供种苗、技术、农资、管护、培训、市场销售服务保障,示范带动构建产业带,整合资源建立扶贫车间,形成规模化产业基地

——创建品牌宣传平台:利益链接激活市场能动性,推动龙头企业跨界整合产业要素和业态,助力经营群体规划品牌创建方案,品牌引领聚合产业群体和业态,形成多方共识共建共赢共享的众有平台和品牌,靠共作、合作、协作、联作、链作共创经济手段扩展品牌宣传影响力。——做实品牌产业模式:依托众有品牌聚集社群力量,产供销一体化布局,点线面整体性推动,多业态整合体系保障,创建红柑品牌示范小区,聚焦社区一条龙全方位全需求全业态全时空服务。

二、项目探索推进情况

遵循品牌扶贫新思路和新理念,在元阳县和红河县党委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推动下,红河密姹红柑集团公司创新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合作开发与运营管理模式,做到“七个坚持”:

坚持社会扶贫造血助人的思想;

坚持产业扶贫授人以渔的理念,倡导共创共建共赢共享的红柑精神;

坚持党建、群建促脱贫的信念,组织动员省内外社会产业扶贫爱心人士入股注资认购和农户合作开发建设红柑产业扶贫示范种植基地,党群企农社一条心,带领贫困群众把荒山荒坡荒地变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以推广和发展红河谷扶贫特色柑橘产业品牌为着力点;

坚持把党群组织建在产业基地、扶贫车间、企业和合作社;

坚持共建共创共赢共享的扶贫带贫益贫红色基因,在分布省内十多个县市共个股东的坚定支持下,红柑集团成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聘请专业经理团队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片区种植经理+固定夫妻工+贫困户务工的专业化种植管理模式,实现了投资和管理运营分离,

坚持区域化、阵地化、公众化、服务化、扶贫化品牌创建理念,坚守服务扶贫、服务大众、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品牌创建宗旨,坚定最大限度“去私有化(个体化)”和“去商业化”的品牌创建精神,立志把物美价廉的纯市场服务模式做到千家万户,探索实践“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合作创业和合作消费新型市场运营服务模式。

在红河县和元阳县选择以沃柑、红美人等新品柑类为主进行产业扶贫示范种植,建立了多亩的扶贫红柑示范化种植基地:

其中红河县亩,元阳县多亩,以红柑扶贫产业种植基地为基础,积极探索实践党支部+群团组织+公司+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党群促脱贫产业发展机制,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群团组织建阵地创品牌,整合社会资源以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为基础,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和带贫益贫模式。

在南沙建立了红柑扶贫品牌创建中心,红柑物流配送服务中心,以昆明和曲靖两个省内最大城市为节点目标通达省外,远期辐射国外,以元阳南沙为起点站,一路沿个旧、蒙自、开远、弥勒、昆明布点。

另一路分向泸西、陆良、曲靖布点,通过双线交叉推动建立红河谷生鲜水果销售联盟红柑商城线下、线上销售平台,双向流通立体推进,做实业态和服务,在红河谷生产源头努力扩展特色热带水果种植基地,建立扶贫蔬菜水果产业示范种植基地和育苗中心,积极筹划生态食用油、订单蔬菜、认购扶贫柑橘树、开发农特产品消费扶贫等产业布局,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主要依托和根本措施;

坚持产业进村、扶持到户,整合优势产业资源,党委政府、群团组织、社会各界、经营主体、集体经济、产业户、贫困户合力推进,结合“乡村治理、基地建设、扶贫车间、业态布局、品牌培育、社区建设、市场开拓”全要素全时域全系统扶贫品牌打造思路,以点联线,并线带面,扩面成势,聚势创业,以业立牌,带动贫困地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产业规划落地见效。

三、元阳县基本概况

元阳县地处红河谷热区经济开发带的核心位置,位于红河州南部、哀牢山南段、红河南岸,是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全县国土面积.32平方公里,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地连绵。最高海拔.6米,最低海拔米,热区资源丰富,雨水充沛,森林覆盖率为45.84%,随着县内"铁公机"相继落地区位优势凸现,旅游资源富集,民族文化优势明显,有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全国"两山"创新实践基地和哈尼古歌等农文旅融合发展金字招牌,开发前景巨大。

全县辖14个乡镇、个村委会(社区)、个自然村,总人口4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9.9%,劳动力丰富;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七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4%,民族文化多样。

四、发展沃柑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一)市场潜力分析。目前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人均柑橘占有量仅为8.9公斤,相对于发达国家的35公斤,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随着发展中国家不断地发展,柑橘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柑橘在中国及东亚、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必然会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沃柑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新近开发的新品种,属于晚熟品种,果实成熟采收期在1月下旬至3月下旬,上市期1—5月,能填补3—4月新鲜水果断档期无鲜食相橘成熟上市的空白,并且目前我国的柑橘种植仅在四川、重庆、广西等十个省市形成规模,而在全国种植品质最好的云南省还没有大面积种植,再加上云南地区的沃柑成熟比广西早15天,比重庆早30天,能提前抢占市场,并且云南的柑橘一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因此在元阳县种植沃柑,市场前景好,销售潜力大。

(二)种植面积变化。我国柑橘产业带分布明显,主产区优势地位明显。据国家农业部生产统计,年我国柑橘有集中成片的生产面积万亩,全国柑橘总产量万吨,其中广西、湖南、广东、湖北、四川、福建、江西、重庆、浙江总产量达万吨。

由于沃柑属于新兴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远远低于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沃柑种植具有明显优势。我国的沃柑最开始只有几十亩面积的试种,在12年左右才逐渐扩大到了几百亩的规模,这时候的小规模沃柑种植让种植户们尝到了甜头。接下来的6年时间沃柑种植才超过万亩的种植面积,向着万亩前进,这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沃柑是很具有市场亲和力的。

(三)知名度的提高。沃柑开始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由于知道的人很少,所以愿意购买的人也很少。随着食用的人数慢慢增多,且其味道充分迎合了大部分人的胃口,深深吸引着广大消费者和种植户。一些商家看到了其商机,便开始进行大力推广,纷纷与沃柑种殖户开始了合作,使沃柑的名声一跃而起,知名度不断得到提高,再加上后期对沃柑品质各方面的检测,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更是保证了其名声的优良。

经过多年的市场检验和实践证明,沃柑作为新生代柑橘类优良品种,凭自已独特的口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四)市场竞争优势。从市场角度来看,一是由于沃柑属于晚熟杂交品种,一般从12月至来年2月逐渐成熟,上市时间正是生鲜水果的淡季,市场空间非常大。从年沃柑总体价格监测数据显示,12月初上市时,一直保持在6元/斤左右,价格非常理想。在种植方面容易成花,丰产性极好,座果率高,三四年树管理的好一点株产能达到50—斤。

二是其果实耐采性强,下果后常温下保存20天左右而不腐坏,无需统一采收储藏,可以从次年12月初熟至来年5月一直挂在树上,还可以根据市场行情进行下果,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各种制品,易于加强采收后的保鲜和商品化处理,同时发展加工业,沃柑市场前景看好。

(五)品牌创建趋势。在红河谷种植的柑橘均属早熟品种,不管是温州蜜桔还是沃柑都能比广西早15天,比重庆早30天,能提前抢占市场,并且云南的柑橘市场供给量一直低于市场需求量,以建水盘江乡新发展的温州蜜桔为列:盘江种植的的温州蜜桔8月初就能上市,因此每逢盘江蜜桔挂果,都能吸引大量批发商赶来收购,并连夜运往浙江等地销售,农户粗放式管理、品质较为一般的蜜桔收购价格就达4元/公斤,平均亩产5吨,每亩能为农户带来2万元的经济收入,规范化管理品质较好的收购价格能达到8元/公斤以上,每亩可为农户增收4万元。

因此在红河谷大力推广扶贫产业沃柑种植,创建红柑品牌,是红河谷沃柑进入市场的一张靓丽名片。

五、发展沃柑产业的条件优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元阳县红河谷热区经济开发带是连接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距省会昆明公里,距州府蒙自92公里,距国家一类口岸河口公里、金水河76公里,是内地通往边疆的重要通道。

随着个旧至冷墩、元阳至绿春、红河至南沙等二级公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元阳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特别是元阳民用机场试验段工程和元江至蔓耗、元阳至绿春、建水(个旧)至元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全县通车里程达公里,自然村通路率达99%,公路路面硬化率达86%,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级到高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飞跃,元阳作为红河南部交通枢纽的地位基本形成。

(二)水能资源充沛。一是境内水系纵横交错。境内大小河流有红河(元江中游段)、藤条江、乌拉河、金子河、者那河等29条,其中分布在红河流域的支流18条、藤条江流域支流11条,全长余公里,年平均流量92.69亿立方米。

二是中小型水库合理分布。其中,在建水库3个,丫多河水库、东观音山水库、纸厂水库,总库容量.42万㎡,灌溉面积亩,供水人口人。已建成小型水库10个,肥香村水库、呼山水库、呼山3号水库、增益寨水库、胜村二合一水库、大鱼塘水库、刺竹林水库、瓦窑冲水库、多沙水库、水窝中水库,总库容量.77万㎡,灌溉面积亩,供水人口人。

(三)热区资源富集。元阳地形地貌落差大,境内海拔相对高差达.6米,立体气候明显,主要分三个经济带:

在海拔米以上高山区建设林果及生物药材经济带,重点发展重楼、板蓝根、蓝莓等生物产业;

在海拔米至米中半山区建设粮畜禽渔经济带,重点发展优质稻、稻鱼鸭等产业,种植梯田红米9万亩,其中稻鱼鸭综合种养3万亩,梯田红米被认定为“云南六大名米”之一,元阳荣获“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县”、“中国红米之乡”称号;

在海拔米以下河谷地区建设果蔬特色农业经济带,全县有河谷热区土地60万亩,其中坡度在25度以下的可垦土地有40万亩,年平均气温25.1℃,光、热、水等自然资源充沛,适宜种植火龙果、柠檬、枇杷、柑橘、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及辣木、冬早蔬菜等多种经济作物,热区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四)旅游资源独特。元阳县红河谷热区经济开发带是各地通往哈尼梯田的必经之路,处于梯田缓冲区内,拥有大量的哈尼梯田。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于年6月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区面积.03平方公里,涉及1镇2乡82个自然村,主要分布在坝达、多依树、老虎嘴3个片区,元阳哈尼梯田先后被冠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湿地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殊荣,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获批筹建“全国哈尼梯田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5.98%;其中海外游客6.7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84%,国内游客.3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6.97%;旅游业总收入51.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69.7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4.43%。

实施传统村落60个村,箐口、阿者科、垭口、大鱼塘、太阳老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元阳旅游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将成为全州乃至全省旅游二次创业的重要增长点。

(五)民族文化多样。元阳民族文化内涵丰富,有着颇具特色的节日文化,主要以:

哈尼族的莫埃纳、苦扎扎、新米节、十月年、昂玛突(长街宴)。

彝族的春节、祭倮、端阳节、火把节、吃新米节、日月节。

傣族的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办莱曼、九月年、叫谷魂、庙会、“狮子会”和“花灯会”。

苗族的春节、打鸡毛、打土电话、踩花山、跳芦笙、端午节。瑶族的春节、元宵节、众会节、清明节、目莲节、盘王节。

壮族的打扫寨子节、祭石狮、坐会、端午节、六月叫魂、七月半、叫谷魂、吃新米节。

各民族分别使用多种不同的土语,着不同的民族服饰,有着动感的音乐舞蹈和璀璨的手工艺术。在红河谷大力推广扶贫产业沃柑种植,创建红柑品牌对促进“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创建红柑品牌的战略思路

(一)投资潜力巨大。红河谷旅游经济开发带覆盖元阳县4个乡镇,4个乡镇连成一体,可开发热区耕地和林地面积达上百万亩,其中,南沙镇呼山和桃园、排沙、赛刀村委会,耕地和林地面积达14万余亩。新街镇团结和妈托、百胜村委会,耕地和林地面积达2万余亩。

牛角寨乡果统、果期、新安所和牛角寨村委会,耕地和林地面积达3万余亩。该4个乡镇占据了元阳县红河谷热区优质资源和土地优势,集原始和现代、传统和开放于一身,拥有千载难逢的经济发展机遇,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景观,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在红河谷旅游经济开发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现代田园综合体,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发展热区河谷经济林大有可为。

(二)平台打造策略。一是以产业为基础。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方法提升农业产业,以扶贫产业沃柑种植为引领,形成基础性产业。提倡以“党组织+龙头企业+专家工作站+合作社+农户+社会扶贫+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实训基地”的九加模式,大力发展红河谷热区沃柑种植,创建红柑品牌。

二是以文化为灵魂。结合当地哈尼族、傣族、彝族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进行深入发掘,让城市居民可以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还原村子原貌,开发原始乡土文化。

三是以体验为活力。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农家生活变成商品出售,让城市居民身临其境体验农业、农事,满足愉悦身心的需求,形成红河谷热区经济开发新业态。

四是创新乡村消费。以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旅游业作为驱动性产业,以民族歌舞表演和手工艺产品为辅助性产业,以热区河谷经济林为支柱产业,创造城市人的乡村消费。

五是城乡互动。打造红河谷热区旅游经济开发品牌,在空间上把城市人和乡村人“搅合”在一起,在行为上让他们互相交织,实现城市与乡村互动的商业模式。

(三)平台设计思路。一是运用合理的综合开发手段,在实际开发中,根据红河谷热区经济开发实际情况,侧重打造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功能,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项目,从而带动红河谷区域的发展。可融合乡村游乐、观光、休闲、度假、运动、体验、会议、养老、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打造别具一格的乡村旅游休闲项目。

二是以乡村旅游休闲功能为主导,合理的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其成为红河谷旅游经济开发带的重要吸引点,撬动乡村旅游市场。

三是结合乡村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等生态优势,可分期、分步、合理建设生态化乡村休闲度假酒店、乡村特色旅游客寨,作为田园综合体的商业配套板块,综合性的体现生活、休闲、购物、娱乐等多项功能,为红河谷区域提供较高品质的服务。

四是以生态化的乡村环境为导向来打造,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的传统地产、居住小区、产权式酒店等乡村居所型地产。乡村景观地产、乡村度假地产、乡村养老地产、乡村主题地产如创意地产、民俗地产、酒庄等多种类型。

(四)商业运行模式。

一是产业体系构建。借鉴国际产业集群演化与整合趋势,对照农业价值链演化规律,依据产业补链、伸链、优链的需要,形成综合产业链。可以形成以扶贫产业红柑品牌为载体的核心产业;以休闲农产品的研发、加工、推介和促销的支持产业,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企业的配套产业;以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的企业投入的衍生产业。各产业之间相互带动、相互推动。

二是产业延伸与互动模式。将各产业进行融合、渗透,拓展田园综合体的产业链,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为资源,将农产品与文化、休闲度假、艺术创意相结合,以提升现代农业的价值与产值,创造出优质农产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和旅游市场。

三是通过各个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有效结合,发挥出引领新型消费潮流的多种功能,拓展出新的价值空间,充分显现现代产业园的价值。

七、创建红柑品牌的战略布局 

(一)项目建设目标。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招商引资,引进具有经济实力的公司或个人,在各村柑橘种植合作社的综合统筹下,与拥有丰富热区土地资源的农户合作,带动项目区调整产业结构,创建万亩沃柑产业扶贫示范园,并以牛角寨镇果期现代农业产业园沃柑种植基地为中心:

打造1个年产值上亿元,集生态种养殖、乡村游乐、观光、休闲、度假、运动、体验、会议、养老、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打造别具一格的乡村旅游休闲项目和热带水果旅游采摘为一体的大型旅游产业综合体;

建成1个红河谷经济带最具示范性、带动性的股份合作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和“明白人、带头人”培训基地。

(二)项目种植产品介绍。项目种植的农产品沃柑,是“坦普尔橘橙与“丹西”红橘的杂交种,属于晚熟杂交柑桔品种,果实中等大小,单果重平均在克左右(在气候与红河相近的宾川单果重可达克),橙红色果肉,细嫩化渣,汁胞小而短,囊壁薄,糖度高,多汁味甜,富含维生素C、钙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

目前市场价最低10元1公斤,亩产值将近5万元,并有持续走高的趋势。沃柑耐性属中等,种植地年均温度适宜在18℃以上,要求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1℃,适宜种植海拔在米至米之间,山地地标准化种植以植—株为宜,树型矮(1.5—2.0米),老人、妇女均可管理和采收,挂果期短,三年可挂果,四年进入丰产期(采用大营养袋集中育大苗再移栽技术,还能再缩短半年的挂果期),平均株产量40公斤,亩种株产量可达4.8吨左右,可用经济寿命40—50年。

(三)项目合作方式介绍

1.农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建立柑橘种植合作社,与沃柑产业龙头企业密姹红柑公司(以下简称龙头企业)合作,龙头企业承包热区土地管理种植30年,每年每亩租金0元不变,合作社以土地前四年租金的一半入股,公司在前四年每年每亩支付合作社地租元,剩余元租金当作合作社股金入股,第五年开始公司每年每亩除支付0元的租金外,给予合作社15%每亩不低于0元的利润分红。

2.农户+专业合作社+投资方+龙头企业: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建立柑橘种植合作社,与投资方、龙头企业合作,以土地前四年租金的一半入股,投资方出资承包热区土地交由龙头企业种植和管理,并承担期间种植管理需支出的费用。产生利润后,每年给予龙头企业20%的利润,作为龙头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入股分红。第五年开始投资方每年每亩除支付0元的租金外,给予合作社15%每亩不低于0元的利润分红。

3.投资方独立经营:投资方独立承包热区土地管理种植,自负盈亏,为保证项目区的整体种植质量,必须按龙头企业的种植要求和时间节点统一品种、统一苗木、统一病虫防治。县委、县政府、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牵头组织投资方、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的具体协商洽谈事宜。

(四)经济效益分析

1.直接经济效益(以每亩为计算基数,扩大种植面积,集中连片开发可降低成本)。前三年投入成本:元.

附表1:每亩沃柑前3年种植成本测算表

序号

项目

内容

单价

金额

(元)

备注

1

土地整理

翻犁、挖排水沟等。

元/亩

2

挖树苗坑

挖坑、标准尺寸

mm×mm×mm,元/个亩(1台机器每天可个坑),3元/个。

元/亩

3

栽树苗

树苗树苗人工种植,4元/株。

元/亩

4

滴灌设施

每亩搭建4条1.5寸滴灌主管,平

均长度0米。

0元/亩

0

5

管理费

搞好果园合理间作、修枝剪枝和中耕

除草等工作。

0元/年

0

6

苗款

沃柑种苗购买,8元/株。

元/亩

7

施肥

幼材施肥:勤施断施,以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春、夏、秋梢抽发期施肥5-6次,(3、5、6、7、9、12月,每次每株施碳铵0.4斤或屎素0.2斤。1-3年幼树单株年施纯氮-g,氮、磷、钾比例以1.0:(0.4-0.5):10为宜,年平均4元/株。

元/年

0

8

病虫防治

红蛛蛛、蚜虫、木虱等病虫害防治,幼树期年平均1.5元/株。

元/年

9

地租

项目区通水、通路,土壤肥沃,紧邻

县城。

0元/年

0

10

合计

三年后每年投入成本:()元

附表2:每亩沃柑前3年种植成本测算表

序号

项目

内容

单价

金额

备注

1

管理费

果园合理间作、修枝剪枝、中耕除草和采摘果实工作。

元/年

2

施肥

成年树施好四次肥即萌芽肥、保果肥、

杜果肥、采果肥。施肥量一般萌芽肥

2-3斤化肥,一担粪水;保果肥1-2

斤磷钾肥+1斤化肥;壮果肥1-2斤化肥+1-2斤磷钾肥,采果肥(基肥)

以有机巴为主,株施50-斤有机肥+1-2斤化肥,年平均8元/株。

元/年

3

病虫害防治

红蜘蛛、蚜虫、木虱等病虫害防治

,成树期平均3元/株。

元/年

4

地租

项目区通水、通路,土壤肥沃,紧领县城。

0元/年

0

5

合计

产值=每亩株数×株平均产量×价格,即株×40公斤/株×10元/公斤=40元

年利润=产值-当年成本,即=40元-元=44元

成本收回年限=前三年投入成本÷利润+3,即÷44+3≈3.28年

2.间接经济效益。在元阳发展沃柑种植项目,可以结合沃柑的生长规律套种林下经济作物,前三年果树较小时,可以套种油菜花、蜜本南瓜、萝卜、生姜、花生、大豆、蔬菜等经济作物来弥补前三年沃柑无收益的不足,三年后果树成型,进入丰产区后,也可以继续套种相应的农作物来增加产值。

3.农户发展沃柑前后经济收入分析

(1)农户与种植管理每亩经济收入分析前三年年均经济收入=地租+管理费,即元+元=1元

第四年经济收入=地租+管理费,即元+1元=元

五年后年均经济收入=地租+管理费+15%利润分红,即0元+1元+元=元

五年后年均最低经济收入=地租+管理费+保底分红,即0元+1元+0元=3元

(2)农户不参与种植管理每亩经济收入分析前四年年均经济收入=地租=元

五年后年均经济收入=地租+15%利润分红,即0元+元=元

五年后年均最低经济收入=地租+保底分红,即0元+0元=0元

(3)种植沃柑前后农户每亩经济收入对比,种植甘蔗年均经济纯收入=元

附表3:每亩甘蔗利润分析表(以5年的种植周期计算)

序号

项目

内容

单价

金额

备注

种植成本

(一)+(二)+(三)+(四)+(五)

+(六)+(七)

6

(一)

购买种苗

每亩需种苗1吨

元/吨

(二)

挖地理沟

第一年一次性投入,土地挖地、理沟

0元/亩

0

(三)

施肥

基肥(1)种植前亩施腐熟农家肥1-2吨,配施复混肥或甘蔗专用肥50公斤。

(三)

施肥

基肥(1)种植前亩施腐熟农家肥1-2吨,配施复混肥或甘蔗专用肥50公斤。

追肥(1)攻苗肥,在甘长出三片真叶时,结合小培土,亩施复混肥或甘蔗专用肥10公斤、尿素5公斤。促苗杜苗,确保全苗。(2)攻蘖肥在甘蔗长出6片真时,结合中培土,亩施复混肥或甘蔗专用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促进分蘖,保证有效茎数量。(3)攻茎肥,在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亩施复混肥或甘蔗专用肥30公斤,进甘蔗发大根、长大叶、长大茎,确保优质高产。

元/亩

(四)

病虫害防治

除草剂、杀虫剂若干

40元/亩

(五)

运费

每车50元驾驶员小费

50元/年

(六)

管理费

种植期间的除草、盖地膜等管理

元/年

(七)

砍工

每吨甘蔗砍工、上车费元

1元/亩

3

(二)

产值

每亩均产甘蔗5吨

元/吨

11

(三)

利润

产值-种植成本

(四)

年均利润

五年总利用除以5

附件4:种植玉米年均经济纯收入=元

序号

项目

内容

单价

金额

备注

种植成本

(ー)+(二)+(三)

(一)

购买种子

每亩需种子5斤

6元/斤

30

(二)

施肥

底肥用磷酸二铵+氧化钾各15g,或复合肥25kg,有机肥若干,每亩追尿素10kg+氧化钾5kg。

元/亩

(三)

病虫害防治

除草剂、杀虫剂若干

40元/亩

40

产值

每亩均产玉米kg

2元/kg

利润

产值-种植成本

种植沃柑参与管理年均经济收入-种植甘蔗年均经济纯收入=元—元=元,增收9.2倍。

种植沃柑参与管理年均经济收入—种植玉米年均经济纯收入=元-元=元,增收14.4倍。

种植沃柑参与管理最低经济收入-种植甘蔗年均经济纯收入=3元-元=元,增收2.6倍。

种植沃相参与管理最低经济收入-种植玉米年均经济纯收入=3元-元=元,增收4.4倍。

种植沃柑不参与管理年均经済收入-种植甘蔗年均经济纯收入=元-元=元,增收7.9倍。

种植沃柑不参与管理年均经济收入-种植玉米年均经济纯收入=元-元=元,增收12.5倍。

种植沃柑不参与管理最低经济收入-种植甘蔗年均经济纯收入=0元-元=元,增收1.3倍。

种植沃柑不参与管理最低经济收入-种植玉米年均经济纯收入=0元-元=元,增收2.5倍。

总而言之,在红河谷大力推广扶贫产业沃柑种植,创建红柑品牌对实现跨越发展、推动产业调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具体重要现实意义。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实施大规模连片开发,着力推动产业布局优化,打造规模效益突出、区域功能显著、扩张能力较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特色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和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抓手,也是实现跨越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杨泽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哪个医院白癜风能治愈
北京有哪些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langena.com/bgtz/3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