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遇到的发热、咳嗽、喉咙痛的患儿家长,十之八九都说自己吃了蒲地蓝。(还有说不对名字的说成蒲蓝地的,你真的不是想喝酒了么)为什么“朱医生喊你别乱吃药”要从蒲地蓝写起,因为吃错的人最多。西医院儿科模板化地开着蒲地蓝,家长们还是别急着吃,毕竟中成药也不是能乱吃。中成药说白了也是中药复方的成药制剂,辨证论治、对症用药才是中医用药的套路。
讲回正题,现在最常见的蒲地蓝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长这个样子:
药品说明书上说主要成分是:蒲公英、地丁、板蓝根和黄芩。先抄个书,给你们看看中药学书上怎么说这几味药。(中药真的很难背)
蒲公英:菊科植物蒲公英或其它同属植物的全草
苦、甘,寒。入肝、胃经。
清热解毒。
用于乳痈肿痛,疔疮热毒,肺痈咳吐脓血痰。
紫花地丁:菫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
苦、辛,寒。入心、肝经。
清热解毒。
用于疔疮热毒、痈肿发背等症。
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苦,寒。入心、肺、胆、大肠、小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
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2、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以及热毒疮疡等症。
板蓝根: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2、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看到没,每个药的性味都有个寒字。中医治病讲的是热病寒之,就是说热证就得用寒凉的药物去治疗。那热证有哪些表现?懒得打字,看下面的表格图。
看完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我知道!!!
说正经的,蒲地蓝用药寒凉,正好用来治实热证。(还有那种五心烦躁的虚热证,至于怎么辨别这虚啊实的以后再说,在这就先简单理解实热证就是实实在在的热证)如果是寒证,比如吹风受凉引起的恶寒怕冷、流清水鼻涕、咳嗽吐白痰就别用了!
再翻一次说明书,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关键词来了,“抗炎”!好多医生和家长紧抓这俩字不放,一查血象高就用蒲地蓝,说你看人家说明书写了抗炎啊!
前两天门诊还碰着一孩儿妈,我问她“小朋友吃什么药了啊”,孩儿妈回一句“消炎药”,“什么名字啊?头孢、阿奇、阿莫西林”,孩儿妈说“蒲地蓝”,我“”。
呃,就算药理实验证实有抗炎症作用,它也不是抗生素啊!到底怎样才可以吃!!!其实,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这几个适应病症,有个共同特点——“肿痛”,疖肿有皮肤的红肿热痛,腮腺炎会有腮腺的肿大压痛,咽炎和扁桃体炎会有咽部红肿和扁桃体肿痛,那些伤风感冒、风寒感冒,还有没有热证表现的肺炎、支气管炎就别用了。
本来想放几个疖肿、腮腺炎什么的图片,算了...毕竟当年上皮肤课时,课本后的图谱真是
吃蒲地蓝要注意啥
①判断属寒属热:这是最关键的,那些吹风受凉吃冰棍生病的就别用了,本来就是感寒生病,还吃这么寒凉的药,能好也是你自己免疫系统的功劳!
②是否有符合的症状:皮肤疖肿、腮腺肿大、咽红咽痛或者扁桃体肿痛有没有,没有那也不用吃。
③别当凉茶和预防药物用:蒲地蓝都是寒凉药物组成,跟王老吉是两个性质,脾胃虚寒的人还受不起,所以别拿药当水喝。
一直想写点什么,告诉大家特别是家长们不要乱喂药,终于动笔,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乱的很。有什么意见可以在治白癫风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