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染,跟矿物染料一起,是中国传统颜色最早的记忆之一。用大自然中丰富的取材,染出青、赤、黄、白、黑,是古代的五种正色。今天我们服饰起居的五颜六色,都是由这五色演化而来。然而,五色与我们字面上今天理解的颜色,并非一样,青色不是青色,黄色不是黄色。那我们就看看古人的颜色到底长什么样子。
青出于蓝
青,也叫靛蓝,实际上,是今天的蓝色,所以有“青出于蓝”的说法。用来染色植物是蓝草。《诗经》中出现的“终日采蓝,不盈一襜”,说的就是女子采蓝草以做染料的情形。很常见的植物,我们今天治疗感冒常用药板蓝根,指的也是这个植物。去大理的时候,信步走进一家小店,也许会遇到老板娘给你推荐一件蓝印花衣裳,就是板蓝根染的,穿身上清热解毒哦!
赤色、正红色、茜色、石榴红
赤,不完全是今天的红色。古代真正叫“赤色”的,是一种叫苏枋木的植物染出来的颜色,呈深红色,又叫绛色。古代官员袍服、宫墙上常常可以看到它。
我们今天看到的正红色,古时用红花染成,可以用来制胭脂。红得再浅些,偏橘黄色调的,叫做“茜色”,也是一种古老的红色。用的植物是茜草。《红楼梦》中宝玉写《芙蓉女儿诔》,一句“茜纱窗下”,让黛玉神色一变。这茜纱窗,就呈的是橘黄的茜色了。
还有石榴红。李商隐诗中有名句“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这石榴红是连武则天都穿的。一说就是由石榴花染制成,另则有说是茜草、红花和苏木一起渲染而成的鲜丽大红色。这种石榴红,碰到碱性的泥水,就掉色得很厉害。所以《红楼梦》里香菱的石榴红裙,污了泥水,就不能再要了,怪可惜的。
赭黄
黄,指的并不是我们今天常见的明黄,而是赭黄,一种黄中泛红的颜色。染料来源根据《本草纲目》,是名为拓木的桑科植物。因为这个颜色稳重大方,从唐高祖开始,成为皇帝常服色。现在各种宫廷大戏,皇帝出场就穿明黄色龙袍,我们可以懂行地说句不一定是这样的;另外使用比较广泛的黄色染料还有栀子。栀子果实有种天然的黄色素,自古就是染色原料。
月白
白色不用多说。需要一提的是月白。这个颜色,很多年想当然地以为是月光般的银白色。出乎意料,它是淡蓝色。古人认为月亮的颜色是白中微带蓝。染色原料同样是蓝草。想起来张爱玲笔下小说《爱》:青年穿着月白色的衫子。在春天雾气里的面容似乎更清晰温柔了些。
玄色
黑,又称玄色,从夏朝到秦汉两晋一直是尊贵无上的颜色,是龙袍的标准色。秦始皇着的冕服必定是黑色。“乌衣巷口夕阳斜”,曾是高官望族的聚居地,乌衣也说的是黑色服饰。黑色的染料可以用橡实、五倍子和乌桕木等等。
上面说到的五色染料,如今大部分还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方便获取。如果愿意的话,自己在家里也能够调制出古香古色、环保天然的染料来。有小伙伴曾说,一块布料剪裁成衣服,今天染上浅色,下季再染深一些,下下季再添深色,只要衣服不坏,则四季都有新衣服穿,想想也是一桩美事。
分享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培德书院染织工坊的课程,以染为媒,觉色、觉动、觉行,分享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在进行各种染色技法与应用之前,是植物的观察与一趟特别的色彩探索之旅。孩子们可以从身边常见的染材如树叶、花瓣入手,制作餐垫、野餐桌布等。不同的手法,不同的操作,出来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将大自然的瑰丽之美,用染布的方式留住。
培德书院
根深中国盛开国际
一所天还未亮孩子就赶着想上学,
天黑了,孩子还舍不得回家的学校
坐落在北京顺义区罗马湖畔的培德书院,是一所以中国文化主体为底蕴,引领孩子探索自我本质与实践迎向世界的现代书院。空间包含幼儿园、书院学程(小学阶段私塾)、工坊、文创、书店、教育馆、画廊等文化教育场域。
培德书院以“现代书院式人文生态耕读学习村落”型态创设校园。学校就是一个村落,在这个村子里,孩子认识所有的师长,师长认识所有的孩子。小班小校,中外籍教师协同教学。因材施教与适性发展,在这里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实践。
校园的学习与生活,依循大自然时序,配合二十四节气依时吐纳,将蕴藏在大自然中的知识由外在转化为内在的力量。除却班级固定的基本教室,生活美学的隐性课程漫布于时空之中,透过金工、木工、陶瓷、染织、手抄纸、装帧、古琴、茶艺、花道、香学、书法等丰富的资源教室,给予孩子人格与感官经验的养成过程中属于成长的坚毅、人生的真实,并为孩子身心灵的均衡发展抹上一层东方智慧的底色。
培德书院不仅是一所东西方融合、全人教育、知行合一的现代书院式人文生态耕读学习村落,更是一处让三代人身心灵安顿的心灵居所。依托于台湾道禾学校深耕文化教育与国际教育合作的近20年的实践经验,开展优质全方位的教育,同时开启中国国际学校的新视野与新纪元。
培德书院?学校
幼儿部、书院学程小学阶段私塾制(中学部筹设中)
培德书院?教育馆
书院?工坊?书店?文创
学校地址
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
罗马湖中路甲1号?罗马湖畔
学校电话
-
欢迎与我们一起关心中国教育的下一步,
看见孩子不一样的未来,一起共学共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