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板蓝根

308激光 http://pf.39.net/bdfyy/bdfyw/171030/5801371.html

板蓝根

Isatistinctoria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干燥根。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切片。本品气微,味微甜后苦涩。以片大均匀、体实、粉性大者为佳。生用。

相关名字:

板蓝根、大青根、板兰、蓝根、大蓝根、蓝靛根、靛根、靛青根

产地:

主产于江苏、河北。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直立,高40~90厘米。上部多分枝,通常全体披白粉。主根圆柱形,外表皮灰黄色。基叶丛生。椭圆形,全缘,光滑,有长柄。茎生叶互生,无柄,半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花小,黄色,角果翅果状。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长约20厘米。直径约3~8毫米,略弯曲。表面淡灰黄色,有纵皱及支根痕,皮孔明显。根头部稍膨大,有多数叶柄残留,形成紧密的环形皱褶,质略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木质部黄色,皮部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以根长粗壮均匀,粉性足者为佳。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病证:

1.温疫时毒,发热咽痛 

本品苦寒,入心、胃经,有类似大青叶的清热解毒之功,而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用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咽痛,可单用,如板蓝根颗粒(《中国药典·一部》年版);或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同用。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常与玄参、马勃、牛蒡子等同用。

2.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本品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主治多种瘟疫热毒之证。治时行温病,温毒发斑,舌绛紫暗者,常与生地黄、紫草、黄芩同用,如神犀丹(《温热经纬》);治丹毒,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头面红肿,咽喉不利者,常配伍黄连、黄芩、牛蒡子等药,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其他: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将以上品种定为正品,而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ek.的干燥根茎和根,在南方地区亦作为板蓝根使用,称“南板蓝根”。二者药性、功效、应用基本相同。

??热门视频推荐??

更多精彩视频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langena.com/bgsz/7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