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
试
你知道这些"健康小贴士"哪些是谣言么?
板蓝根、熏醋以及喝凉茶吃中药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戴多层口罩效果更好,戴口罩就万无一失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法隔夜水不能喝!因为亚硝酸盐上升夜晚吃姜等吃砒霜生姜擦头可以生发答
案
点我看答案~
都是假的 c3.3-1.2,6.9,0.4,8.1,3.7l31.9,84.7C.9,.4,.3,.1,,.3z"fill="rgb(,,)">前段时间,M国前任总统特朗普也曾就新冠疫情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语出惊人!特朗普建议注射消毒剂杀灭新冠病毒
以上说辞没有科学依据,仅代表Mr.特的个人看法哦,请小朋友大朋友不要轻易模仿~
借助于现在发达的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做到“主动辟谣”,但如马克·吐温所说的:“当谎言跨越半个地球的时候,真相还在穿鞋”。
谣言的特点:
1、标题或导语具有很强的煽动性。
2、内容喜欢提及大v或媒体。
3、发布的内容都不是官方渠道。
4、夸大歪曲事实。
5、错误的信息和行为在真相浮出水面之前,只看不去传播。
谣言为何这样快
在一档科学类演讲节目《我是科学家》里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汪凯做了一场名为《为什么谣言总是比真相跑得快?》的主题演讲,其中提到年3月发表于science的一项研究科学性地证明了谣言确实比真实信息来的更快、更广、更深。
汪凯:为什么谣言总是比真相跑得快?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信息传播的来源、途径多种多样,信息的传播要依靠传播者与接收者,若无意的推波助澜和盲目相信只会让谣言的错误更加放大,真相则需要经过复杂的社会传播之后才能来到你的面前。
社会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图
谣言为何这样广
谣言比辟谣内容传播得更快的原因,从心理学的视角,可以大致归为四种:
一、负性偏向
“负性偏向”由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是指负性信息比其他信息得到优先的注意和加工,并且负性记忆的偏向不仅表现在负性信息得到更深的编码,还表现在负性信息的再认标准降低。
比如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二、自尊维护
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尊维护”,表明人们出于自尊心,绝大部分相信谣言的人即使在被辟谣之后,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受骗,更不愿意将真相传递给身边的人。
三、语言习惯的同化作用
谣言大多是老套的定式和标语口号式的惯用语,一些类似顺口溜或押韵的谣言人们读起来顺畅,因此大大提升了谣言的传播效率。
比如说,你是不是被“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这个版本的谣言洗过脑?
四、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谣言心理学》一书中论述“谣言为什么会流传”时提出了研究谣言传播方式的谣言公式,即
由此公式可以得出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越大,那么谣言产生的效应越大。
而疫情时期谣言多发的原因就在于人们都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