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无花名分胜名花
看到如此之多毛茸茸的绒球,你有没有憋足了气使劲吹一下的冲动呢?如果有,待我细细讲完这蒲公英的妙用也不迟。
1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borealisinenseKitam.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知道了来源,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她的药性功效吧!
2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
基本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临床应用:
1、治乳痈肿痛,可当用本品浓煎内服,或以鲜品捣汁内服,渣敷患处,也可与全瓜蒌、金银花、牛蒡子等药同用。《本草经疏》:“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乳毒,并宜生暖之良。”;治疔毒肿痛,常与野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药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治肠痈腹痛,常与大黄、牡丹皮、桃仁等同用;治肺痈吐脓,常与鱼腥草、冬瓜仁、芦根同用。本品解毒消肿散结,与板蓝根、玄参等配伍,还可用于治咽喉肿痛;鲜品外敷还可用治蛇毒咬伤,“疗一切毒虫蛇伤。”(《医林纂要》)。
2、治热淋涩痛,常与白茅根、金钱草、车前子等同用,以加强利尿通淋的效果;治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大黄等同用。又“为通淋妙品”(《本草备药》)。凡“淋症多属热结,用此可以通解”(《本草求真》)。
3、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可单用取汁点眼,或浓煎内服;亦可与菊花、夏枯草、黄芩等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洗患处。
原来蒲公英有这么多妙用,那现代研究是否真是如此呢???
3
化学成分:
蒲公英全草含咖啡酸、绿原酸、蒲公英固醇、蒲公英素、蒲公英苦素、木犀草素,及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本品注射液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2、通乳:本品叶有疏通乳脉管之阻塞,促进泌乳的作用。
3、抗肿瘤作用:药用蒲公英中提取的多糖(Tof-CFr)与已知能活化巨噬细胞的糖原相比,具有更强的激活能力。
4、利胆作用:国外研究,本品有利胆作用,临床上治疗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此外本品尚有利尿健胃,轻泻等作用。
蒲公英的功效果真如此啊!那又该如何去炮制和识别其饮片呢?
4
炮制:
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干燥。取原药材,抢水洗净,沥去水稍切段,干燥过筛。(是不是很简单?在家的你也可以试试哦。)
饮片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片,根、茎、叶、花混合。根为不规则的碎段状,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的有棕色或黄白色的茸毛。叶暗灰绿色或绿褐色,多皱缩破碎。花茎圆柱状,中空。头状花序,黄褐色或淡黄色。瘦果长椭圆形,上部散生短刺,具长喙,冠毛白色。气微味微苦。
使用注意
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
(2)《中药大辞典》
(3)《中华本草》
(4)《思佳客·蒲公英》
注:除蒲公英饮片援引自百度外,其余图片均本人所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