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胜地人文兴义今天聊聊黔西南州的非

苗族蜡染技艺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印染技艺。普安苗族蜡染技艺主要流传于白沙乡、龙呤镇、兴中镇、高棉乡、新店乡、青山镇等地区。《普安县志》记载:境内的苗族妇女都有纺织的习惯,自幼在其特定的环境中看绣花、学蜡染,蜡染技艺迄今应已有千年的传承历史。

苗族迁徙到普安之前,就已掌握蜡染技艺。苗族古歌中传唱:有位苗族姑娘将自织的白布晒在梨树旁,风吹梨花落在白布上,采花的蜜蜂在白布上又采花又吐浆。而后风又把布吹到蓝靛草腐烂的水塘里,“染得白布蓝茵茵”。姑娘十分痛心,拿到河水里去漂洗,蜜蜂吐浆的地方竟现出晶莹透光的花纹,布匹因此被浸染得十分漂亮,由此发现蜡染技艺。

普安苗族蜡染构图奇特、花色多样、色泽柔和、工艺精美。制作时,首先将自织白布平贴在木板或桌面上,以蜡刀为笔,点上蜂蜡,在白布上绘制花、鸟、鱼、虫及代表着江、河、山、川的各式线条,以及苗族传统图案图纹,利用蜂蜡不溶于水,加温可融化的特点,放入蓝靛染剂中进行浸染,然后洗去蜂蜡,便得到所需的各种花纹图案。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蜂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是为蜡染魅力所在。苗族的每个支系都有不同的习俗和服饰,普安苗族蜡染风格独特,图案大量地储存了该支系苗族的历史、民俗、故事等信息,是苗族本支系区别于其他支系的重要标识。

苗族妇女以蜡染布料配刺绣制作出各式精美的男女服饰。蜡染的整个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染料的准备。

蜡染染料均为植物染料,有板蓝根、酸汤杆、土蒿、牛草筋、家旧奖(苗族音译)、阿娄奶(苗语音译)、魔芋果等7种植物,采集后将其按等量配比,发酵后过渡成蓝靛待用。

蜡刀的准备。

蜡刀多为钢刀,也有铜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钢(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根据绘画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的铜刀,常见的蜡刀有10种规格,大的约1.5CM,小的约0.5CM。

蜂蜡的准备。

多采用野生蜂蜡。

画蜡。

采用点蜡、贴蜡、刮蜡、画蜡、抹蜡和补蜡等不同手法在土布上绘制图案,一般多为生产生活场景、神话传说、英雄人物、虫鱼鸟兽。

浸染。

将绘制好图案的布料放入染缸中浸染,根据所需要的颜色深浅,浸染次数不同,一般浸染10次,依次为浸染--晾晒--浸染--晾晒--浸染--晾晒……,如此反复即可得到适合的蓝色,如果是麻布布料,染色时浸泡时间约3天。

脱蜡。

将染好颜色的布料放入开水中,使蜂蜡融化脱落,此过程也起到脱去蓝靛浮色的作用。

固色。

最后用盐水浸泡2—3小时,使颜色稳定,晾干后便得到成品。

年,“苗族蜡染技艺”被列入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langena.com/bgtz/12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