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皮治疗白癜 http://m.39.net/news/a_5635139.html
在众多的方药命名中很多都蕴含了阴阳及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时令主气、天干、地支等内容,特别有趣的是在方药名称中出现“一”“六”“九”的字眼很多,如一扫光、一把抓、一枝蒿、一柱天、一粒止痛丸、一粒珠、一捻金、一正膏、一清颗粒、六一散、六合定中丸、六灵解毒丸、六君子丸、六郁丸、六味丸、六味地黄丸、六味消痔丸、六和茶、六神丸、六神祛暑水、六神曲、六曲茶、九气心痛丸、九气拈痛丸、九分散、九仙散、九一丹、九一提毒散、九龙化风丸、九华痔疮栓、九华膏、九制大黄丸、九制香附丸、九制豨莶草药酒、九粒止咳化痰丸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特别是“一”“九”数字使用如此之多?
因为“一”与“九”这两个数字源于十月太阳历,太阳历中“一”与“九”表示的还是两个重要节令,即冬至与夏至。冬至点,在洛书中位置在下在北,数理在一。夏至点,在洛书中位置在上在南,数理在九。“始于一,终于九”是洛书之数,洛书是讲天文历法的。在传统文化习俗中,人们均把“一”“九”视为大数,“一”之后可以无穷大,皇帝是九五之尊,神圣不可冒犯,故“一”“九”使用尤多。“六”的引用,即因天体有六合之说,人体内的小环境有如天体的大环境,故常以六合喻之。
除了数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方剂名背后还有哪些有趣的文化内涵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富有文化内涵的方剂名举例
1
“六合定中丸”,即将人体喻为天体,天体有六合之说,人体内的小环境有如天体的大环境,且有十二经脉中阴经、阳经相表里的六对组合,更有气、血、津、液、精、脉等六气;定中者,意在安和平定脾胃,方用藿香、赤茯苓、苏叶、厚朴、枳壳、甘草、香薷、桔梗、麦芽、扁豆、木瓜、谷芽、山楂、檀香,另加姜、枣入煎,主要用于中暑挟湿。
2
戊己丸,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用黄连、吴茱萸、白芍三药,主治脾湿泻利、饮食不化,方名引入十天干中的戊己,并引入五行方位中央戊己土,对应脾胃,因脾胃居中而属土。
3
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以黄连、吴茱萸6:1成方,用于肝火犯胃证。因黄连既能清肝火,又能清胃热,故重用为君药。但本方证的病位主要在肝,故又少佐辛热而入肝经之吴茱萸,一以疏散火邪,二以制约黄连过于苦寒之性。汪昂在评论左金丸时指出:“心者肝之子,故用黄连泻心火为君,使火不能克金,金能制木,则肝平也”,因此名为左金丸。
4
济川煎,见于《景岳全书》,方用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功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意在寓通于补,寄降于升,取名“济川”,乃济助河川行舟车之义。
5
三才封髓丹,方出《卫生宝鉴》,方用熟地黄、天冬、党参、黄柏、砂仁、肉苁蓉、炙甘草。功在滋阴、养血、固精髓。因天冬、熟地黄、党参(古时党参、人参不分)三药以应天、地、人,故名“三才”封髓。
6
左归丸、右归丸之分,是因肾有二说,左者为肾,主藏精、主水,右者为命门,主火,系生命之关键与根本,命门之火体现肾阳的功能,故取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龟胶、鹿胶,填精补肾,“有壮水之主,以培左肾之元阴之功”,故名之左归;更取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附子等,温补肾阳,兼益精血,以“益火之原,而培右肾之元阳”名之右归。
又比如:
两仪膏,用熟地黄、党参二味,则取一阴一阳,气血双补而以成名。
安宫牛黄丸,为凉开剂,出自《温病条辨》,方用犀角(现用水牛角代)、牛黄、麝香、冰片等11味药,并以金铂为衣,用于热邪内陷心包或痰热壅闭心窍证,使热邪清、痰热除,心神方能安居其“宫”,故以安宫为名。
玉屏风散,方用黄芪、白术、防风,补中寓散,散中有补,益气实卫,固表止汗,用之犹如御风的屏障,珍贵如玉,故有是名。
缩泉丸则取类比象,以膀胱类水泉,用乌药、益智仁二药温肾气不足、膀胱虚寒、气化失司之尿频遗尿。
推荐阅读
以上内容节选自刘绍贵老师和欧阳荣老师主编的《中药药学服务手册》,本书内容一改传统按章节分述的刻板套路,设立中药药学的文化承载与内涵特征、用药品种与质量保证、中药调剂与处方应付、特色制剂的研制与生产、合理用药与监督管理、药学服务与用药关怀等六章,章下按主体内容、服务项目或程序分点记述。
更多精彩内容
请戳“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