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回忆下

有关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760.html

三、

很多人提到高考,心中会有厌烦和痛苦,不愿意再回到那个时光,我也不想回去,但我还是会觉得高考会很快乐,即使高考考得与我实际水平相差很大。因为我的快乐来源于掐指算、风水的研究、旷课、闲聊、打篮球和朋友情谊等等这些在面对上课、无休无止的考试排名时所做出的反应,而并非完全来自当时高压的令人窒息的环境。

两年前刚毕业出来,可能是留恋校园的环境,发现身边一些同学都想找一些和教育有关的工作,教师、教务的助理人员、辅导员等等都是可以的。我也并不例外,那时就觉得除了学校之外,其他地方的工作都并不能称为“工作”。可当时进一般的高校教书已要求具备博士学位,我差得太远,学力不济,只能辛苦找寻辅导员岗位,而自己面试了许多高校,又几乎无功而返。当然客观原因也有,但更多是自己的水平并不够格,自己的综合素质并不适合辅导员的工作。所以退而求其次,应聘了许多中小学老师岗位,并且试图用一段时间复习来考取教师资格证,但从那个中学实习结束后,那节评析课老师统计平均分的行为,学生们低下头不敢吭声的样子让我一直在思考,的确,一个在学生时代就喜欢旷课的人,一个总想逃离中小学课堂环境的人,又怎么能去当老师,带好学生呢?

这个文章有点逻辑混乱,我已经在将高中甚至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汇合成一个总体的阶段加以梳理,脱离了“高考”这个话题。现在来讲讲我高考的那两天。

现在的高考延长到3天,以前是2天,区别在于,选择更加多元了一些,这是好事儿。要是现在想想可以自己选择要考什么科目,倒也不错。

一些其他的事情现在想起来也挺有趣的,那永远只属于少年时代,还没有成年之前的青涩时代。记得年的高考前极其闷热,气温和前段时间的汕头无异。我留着厚厚的杀马特,妈妈让我考前去理个发,不要因此影响考试。我的挚友林彬甚至理了个光头,但我死活不听,我总觉得在重大考试前不可以理发,理发会影响发挥和运气。

小孩子的时候,总是很荒谬地把一些本就无关的东西联系起来。小时候姐姐和我说,每次喝板蓝根冲剂,之后不久就要莫名其妙地被爸妈批评,我说我也是,不过板蓝根要换成牛肉火锅。现在姐弟俩说到这个总要忍俊不禁。

高考时,我就顶着所谓的能够带来好运的刘海去考试,从初中开始,我就很在意别人怎么看待我,去上厕所,去热水机倒水都要注意步伐的快慢,小腿摇动的程度,留意手插不插校服裤的口袋,手臂摆动的姿势。我那会儿会比较自恋,总隐约能感觉到有女生在我后面看我,所以我想在那些女生面前尽量表现得潇洒,有男子气概一点儿。的确,除了理发会除去好运外,我是因为想在女同学面前保持一个好的形象,而放弃理发的。事实上,高考的时候,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第一排,我头顶上有一个巨大的老型电视机,我能从电视机的荧幕看到很多的女孩子,但女孩子都看不到我的正面。

现在距离高考已经接近十年,每一年对它的判定、想法都有所变化。大一大二的时候,对高考会有仇恨,也对当时高考前吊儿郎当的样子感到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多复习一点,为什么那么贪玩,以致来到这样一个非常一般的学校?进入研究生后,因为高考对我的直观影响已经被我用双手改变,所以仇视和悔恨被淡化了,更多的是化为一种理性的审视。而进入到社会后,特别是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社会的影响,以及发生我身上的深刻变化让我感觉到,高考甚至已经被浓缩成一个相对于新冠疫情,以及自己正式步入职场来说非常微不足道的点儿,它的画面仍然没有失真,但它的声音和温度已经被剥离出来,和原本的画面并不重复。风的声音,电风扇嗡嗡的声音,似真又似假,好像与当时的真实声音并不符合,被添加上了最近我接触过的一些声音。阳光沁过绿色窗帘所飘过来的一股股热浪,白色校服和黑色校服,前臂搭到课桌时的感觉,答题卡上的黑色涂卡笔迹……那两天都十分地热,教室里没有安装空调,汗珠从我的杀马特当中冒出来,滑落到额头上的感觉仍然清晰。

到了今年,高考之后的第九年,我已经很难去评价这一场考试对于我人生的意义了。如果真的要去评价,我只能举一个例子——记得高一去报到的时候,我穿着白回力鞋,坐在同样的位置听班主任交代拿课本、升旗仪式、军训等等的事情,那时是年,八月的末尾,失去了高考那个夏天的热度。启光坐在我旁边,成为我第一任的同桌。而高考的时候居然也坐在同样的位置,不能说有点凑巧,只能说像是有始有终的安排。

进入社会后,发现遇到的许多事情,它们的意义,它们的作用,是很难讲清楚的,许多事情朝你席卷而来,年龄大了就更能承受这些冲击,因为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已经变得越来越大,对于新鲜的事物越来越有疲惫感和麻木感,不像学生时代,那时没见到什么事物,于是一有变化都很难招架,浮躁和好奇心就随心而至了。成熟之后开始不愿去谈论、评判一些人和事,因为很多事情是“很难说”的,也毕竟善恶并存,人要修出宽大的胸襟,能与善共存,也能与恶共事。可年少时候就是非黑即白,动不动就讨论这件事情是好是坏,这个人物是好是坏,值得不值得交往,心中有强烈的正义感,动不动就要改变这个社会和世界,去证明自己的存在。

▲我的高考准考证,嘻嘻

四、

我不想总结或者提炼什么规律。最好的文学写作方法,是没有方法。最大的文学写作规则,是没有规则。我不愿意用自己的事例去总结一些所谓的规律,去把自己的经历给“论文化”。我只想用类似于非虚构的方法还原一点儿我的记忆。

这么多年来,我仍就保留有一些回忆。

考前一晚,因为爸妈不让我把考试用的袋子放在客厅的电视上,我就和他们大吵了一架。我喜欢把袋子放在电视上是因为那个电视可以给我带来好运。因为心情糟糕,高考第一天他们想送我去学校,被我拒绝了。记得高考数学最后三道大题,因为太难太新,我空了两题,语文考试的作文则写偏了题目。考试第二天中午妈妈给我做了番茄炒牛肉,爸坐在地板上看广东卫视的新闻,新闻刚好预告有台风即将在东南沿海登陆。但最后台风并没有来临。我还记得考完英语后,即使我们几个朋友分布在不同试室,却还是不约而同地聚在教学楼的一个角落里,集体望向有校徽的校名的教学楼,没有说话,安安静静地以同一种神态去完成对高中时代的告别。“告别仪式”后,我记得和彬爷一起从中山路回去,回家后我打开电脑,打了一把Q宠大乐斗,但很快觉得无趣。现在那款游戏已经停运了。回到家中,我没有马上换掉校服,而是手叉着腰,静静地注视着已经变得微弱的太阳光从靠西的窗户射进来,懒洋洋地抚摸着家里的家具和空无一人的客厅,这时我突然感觉到身上有一种附结多年的东西被抽离了……即使我仍记住这些,但除了岁月逝去所带来的淡淡甜蜜之外,已经不再拷问这些记忆对我们的意义在何处了。

▲高三的一次手写总结,约在年冬

五、

我记得很清楚,电台的主持人在节目中曾向听友们提问的一个问题——高考是否决定你的一生?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就我自己这九年的成长轨迹而言,我想说,决定总是有限的,就像每一款药都会有有效期,也像《崖上的波妞》中魔术师造出的那个气泡,气泡再厉害也有弱点。是的,我们都像一个个小小的波妞,你能否冲出这种“决定”,游向属于自己的海洋,找到自己的宗介?

记得6月10日毕业典礼之后,学校有一个《滴水谈》电子杂志的编辑找到我,邀请我撰写一个有关于历史学科复习的心得。后来杂志排版完,该编辑把电子杂志发给我留念,现在打开来,看看当时充满激荡锐气又有些幼稚的文字,有些哭笑不得。那一篇的心得题目叫做“尽人事听天命”,或许那时的我已经有了预感会发挥失常。

“尽人事听天命”,就像电台中那个说出“云淡风轻”的小男孩——嘴上说的很透彻很理性,但其实真的一旦不好的消息迎面打来,我们仍然会猝不及防。不久之后的6月25号,成绩放榜,那天上午我用了一早上的电脑却打不开查询的界面。中午接近一点,在爸妈提醒下,改用电话查询,当机器人女声从电话那头告知我语文只有96时,我人已经崩溃掉的了。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根本就无法接受我会考出距一本线仍有16分的事实。平时我每次模拟考可都是上一本线的,汕头一模全市+名,超一本线14分;二模名,超一本线42分。可在已经决定的结果面前,人又能改变什么呢?我还记得当时在查分时,正端着小不锈钢锅仔细地嚼着一条粿条,成绩出来之后,粿条有一半在我嘴里,另外有一半吊儿郎当地悬在外面,沾上了点苦涩的泪。我已经泣不成声。

当然,那年高考的失败,在这九年渐入佳境的状态面前,也变得微不足道了。去年因为疫情,我们几个高中的好友在汕头得以经常聚会,聊到高考,我仍有抱怨之气,可彬爷和我说眼光要放长远些,即使那时考得不好,现在不也过得很不错嘛?至少可以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了。

可当时确实是很难接受这个结果。那时我曾经想过复读一年,但没能知道一年之后自己会不会考得更差,最后也不了了之了。直到读研时,我才开始“反其道”去看待它了。没有那会的失败,我太过骄纵,去到好一点的大学,放弃了努力和奋斗,没有目标,不知道要做些什么,终究也会颓唐下去。

参加工作之后,很多学生时代建立的架构都像烂尾楼一样一推就垮了,而这首先体现在择业上彻底放弃教育行业。当我离开这片美好的油菜花地,再远远地观赏它时,我不得不承认它有诱惑力,它有魔力,而当我重新以一种理性的思维去审视它时,我发现原本神圣的教育、文学和千行百业一样,都只是人生一个普通的范畴而已。同样的道理,无论高考作文写得怎样,高考文综考得怎样,当时的成绩与你的预期如何不符合,结果又多么影响你后面的走势,那些的影响都只是短暂的,有限的。

前两年焦虑泛滥,每当心情黯淡,就去看看曾仕强的国学课,他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结果是注定的,但过程仍然是可以调整的”。是的,无论时隔多少年,当我们偶尔回头一看的时候,都能忘却、忽略高考的结果,而去重新回味当时穿着校服的时光,以及敏感的青春之心。那个时候,我们都很在意别人感受的心理,我们都在期待高压之下的轻松一刻。害羞和忸怩,唐突和不自信,傻乎乎的调侃,几句幼稚的但很能调解气氛的俏皮话,纯洁的梦想,都因为渐渐在成熟的我们身上失去表现(我们可以把它藏起来,再适当地表现出来),而显得宝贵。想象校服披在身上的感觉,那淡淡的幸福就像那雨后天晴的天气里,你坐在绿皮车的车厢里,车子慢吞吞地穿越森林而过。桌面上有着一款珍贵的茶汤,你品了一口,口齿间留存的芳香和甜蜜,让你觉得熟悉而美好。据说那款茶汤是许多年前留下来的,以后会越品越香。

人生的火车也会开向越来越美好、平静的城市,或者郊外。

(全文完)

▲高三的时候,桌面上总是莫名其妙就堆满试卷和练习册(摄于年寒假前夕)

▲三好亭(年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langena.com/bgsz/8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