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
染
1
院子里高大的晒架上挂着又宽又长的蓝底白纹布
风轻轻撩着最底下的一角
露出东南角走廊上
那只趴在地上晒着太阳眯着眼睛的老黄狗
和那筐放满了乳白色的扎好的疙瘩布
旁边的小木凳上坐着一位老奶奶
右手执针,左手绉布
只见那执针的手在绉好的疙瘩之间来回摆动
手法娴熟得很
院子的北边放着几个大木缸
我看不到里面是什么
只听见流水声声
望见缸底下的小水沟里淌着黑蓝色的水
从东边墙上的小洞溜出去
最终到了哪里
我也不知道。
2
记忆中儿时扎染坊的样子原始而静谧,后来再去时已大不同。
兴许是旅游业的发展加上扎染申请了非遗名气大增,扎染厂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穿着白族服装的阿娘阿奶们耐心地引导着一脸好奇、认真的游客,从印花到扎布到染布到拆疙瘩到漂洗晾晒,体验扎染过程中的乐趣,这整个过程要三个小时左右。
我觉得他们必然压缩了一些步骤,至少扎花这一步肯定是极简单的;以前做一批扎染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即使现在科技进步了许多,手工的步骤还是免不了的复杂。
这时的扎染厂像个小博物馆,进院的走道两旁罗列了扎染的工具;三坊堂屋里的物什展现了扎染的历史发展过程,院子中央的圆台上的模特身上尽是扎染做成的精致衣物,院子上方的扎染布横跨二楼南北坊,和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出了院子的巷道上也都挂满了扎染成品。
这和记忆中的不大相同,和书中提到的更不一样。(ps:这次假期本想再去扎染厂深入了解一番,也亲自体验一次,然而疫情扩散之后,到七八处都关门了,想去也没得去,只能呆在家里看相关书籍,采访相关人员。)
印象中,小学时候写作文,蝴蝶泉和本主节是比较热的主题,杜超选杀莽的故事和四月十五成千上万的蝴蝶倒挂泉边合欢树的场景都写烂了,写扎染的倒是很少;现在素材来源局限于记忆、记述、记载。
3
扎染的发展历史
扎染,即通过对布面有规律的褶皱缝扎,让缝扎成结的部分在泡入染缸浸染时因其扎得松紧程度的不同而出现空白和受色深浅不一的效果,这些空白和浓淡有别之处便是花纹。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之一。
东晋时期,扎染工艺早已成熟。
南北朝时期扎染产品广泛用于妇女衣着。
唐代绞缬纺织品更为流行,“青碧缬衣裙”为时尚的基本式样。
由于经济、技术发展等原因,这种手工艺及市场不断缩小、蜕化至消失;而大理白族、彝族的扎染工艺可尽窥中国绞缬工艺技术及其传统的代表。
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现了染布、裁缝等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当时的畅销品。
周城便是脱颖而出的织染村之一。
周城扎染大约始于明末清初;
民国期间周城的土靛染布业异军突起,十分兴旺;
解放后以社队经营的方式保持着传统的扎染手工艺;
文革时期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曾遭受封闭作坊、捣毁原料的厄运,以至于植物染料都差点失传,还是在老队长、技术员、会计等人的冒险之下暗中保存、转移才得以流传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建立民族扎染厂;
八十年代进军海外市场;尤其日本人对白族扎染情有独钟,不仅进口中国传统纹样,还定制了京都观景图、歌舞伎等纹样;
年扎染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段氏的璞真扎染坊在周城扎染厂的基础上成立了璞真扎染有限公司,扎染业又进入了新的时期。
4
扎染工艺
扎染的工具包括染缸、染棒、晒架、石碾、洗衣机等。
原料有布料、染料,其中染料包括土靛即植物染料(如板蓝根),洋靛即化学染料。
据多年前在扎染厂工作过的叔叔描述,其流程大致有下料、纹样、分户手工缝扎、收回浸泡、热染、冷染、分户拆线漂洗晾晒、收回洗晾熨、包装成品。
下料即裁布,根据不同用处裁成不同规格。
纹样即将画好的图样放下模子下面,在白布上用板蓝根打点。
分户手工缝扎,这一步工作量较大,扎染厂将裁好印好花样的布分发给农户们手工缝扎。
然后再收回,染之前要浸泡一天,是为保证染的效果,让布更容易染色且染色更均匀。
热染即用化学染料煮染上色。
冷染即用板蓝根浸染上色。
染完之后再次分发给相应的农户拆线、洗布、晾晒,因为只有扎的人才熟悉怎么拆,所以分户及收回时都要做相应的登记。
再次收回成批洗晾熨,保证其不掉色即平整性;最后包装产品。
5
扎染特色
扎染纹样来源于大自然,集大理四景风花雪月于一体,蕴藏着白族艺术的精萃,是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杰作、碰撞的火花,是纹样艺术的综艺大观。
然而文革等的摧残,传统扎花纹样几近失传,只保留下来针法简单、屈指可数的几种花纹图案,如小蝴蝶、马虫花、马齿花、小梅花等。
少数民族研究人员金少萍经调查收集分析整理,在《白族扎染》一书中将周城白族扎花纹样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花草植物、鱼虫鸟禽、图案图形字体、日常生活用品、体育、自然景物、宗教题材、人物造型、诗赋类。
其中最普遍的是花蝶纹样,存在于大理的苍山之巅、洱海之畔的丰富的花卉题材和多姿的蝴蝶世界,在扎染布上相映共生,体现了白族人民爱花爱蝶的文化底蕴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扎染蓝底白花的色彩符合白族对色彩的喜好,白色和青色,象征清善、纯洁、光明、高尚、庄重、吉利和希望、纯朴、实在、感情真挚之义,青对白即“清清白白,光明磊落”。
6
扎染的社会功能
扎染的社会功能呈现多向性的特点,从世俗的日常生活,到传统的民俗、民族节庆,随处可见扎染布的踪影。
扎染布不仅在服饰、窗帘、桌布、手帕、披肩、挎包等日用品中应用广泛,且在特色风俗活动中必不可少,如房屋落成礼俗的贺礼、农事习俗栽秧会的秧旗、本主节接本主的彩轿、烧包节接祖送祖的供桌桌布、绕三灵时领头男性长者头上戴的八角帽、舞龙舞狮的长龙等等均用扎染布,体现独特的文化涵义。
End
我想,现在还是会有老奶奶坐在院子里,娴熟地扎、撮、绉、叠、挑,做出一筐又一筐,送到扎染厂,染出一批又一批,不断向外输出,向下流传。
“周城苍山下,扎染春色深。”
“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
扎
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