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药材喜获丰收药香铺满致富路农民绽开

立冬过后,天气越来越冷,土壤也开始结冻。走进和政县后寨子村千亩药材基地,一阵阵药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一片片中药材喜获丰收,机器轰鸣声响彻田地,农民们一边忙着挖药材,一边在“药材香”里说丰年,脸上绽开了幸福的笑颜。

“我是后寨子村附近的村民,从今年春天开始就来和政县扶贫开发公司千亩药材基地里种植药材,等到夏天地里除草及秋天收药材的候都来帮忙。我家有六口人,孩子们都在读书,我来这里不仅可以赚点零花钱,还把家里的4亩土地流转给基地,一年下来还能拿到元的租金,多了一份收入,这真是一件好事情!”今年50岁,勤劳而又朴实的城关镇后寨子村泉头社村民慈玉红喜悦地告诉记者。

年3月以来,临夏州农科院中药材团队立足我州区域特点,紧紧围绕临夏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开展临夏道地中药材羌活、款冬、党参、淫羊藿等药用植物资源的征集、评价、驯化保护工作。和政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创造三变最大效益”为宗旨,紧密结合和政县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优势,紧紧依托州农科院的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药材种植基地的项目经理羊宏说:“我们后寨子村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了黄芪、羌活、当归和板蓝根等中药材,从药材种植到收成,基地吸纳劳动力多人次,种植中药材比普通农作物经济效益高很多。比如黄芪这种药材亩产多斤,按照市场价能卖多元,经济效益远高于普通农作物。”

据悉,药材基地的建设带动了当地群众实现了就近务工,通过土地流转、劳务、订单种植、分红等途径,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基地分别种植亩羌活,亩黄芪,.48亩当归,58亩巨菌草以及24亩板蓝根,省农科院藜麦实验田8亩,州农科院高丹草实验田7亩,甜高粱试验田8.7亩,羊肚菌实验田4.7亩,芦笋实验田67亩,羌活苗试验田60亩。

“和政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在城关镇后寨子村以每亩元的价格流转了1多亩土地,打造了以黄芪、羌活为主的中药材基地,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和群众就近家门口务工,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为全县的脱贫攻坚事业发挥了一定作用。”和政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虎文文这样告诉记者。

据统计,药材基地每年可带动当地群众务工0多人次,群众们仅务工总收入达80多万元。在此模式下,群众亩均收入可达元左右。下一步,该公司将逐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更多羌活、当归、板蓝根等中药材,为了解决药材的销路问题,由扶贫开发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并负责保底价收购,与复兴厚中药材公司合作加工,再由公司从电商平台多渠道进行销售,从而带动当地群众参与,将周边群众吸纳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使中药材种植产业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进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来源:新和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langena.com/bghq/6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