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新武威——“十三五”期间我市林业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纪实
(全媒体记者甘曜毓高德强)祁连山上,草浪此起彼伏;祁连山下,八步沙林场又响起了治沙人的加油号子,大家齐心合力“织金甲”“锁黄龙”。多公里外,干涸了半个世纪的青土湖,芦苇荡漾,今年第一批南下的飞鸟掠过湖面,泛起点点涟漪。
人进沙退、山野披绿。“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治风沙”布局,着力实施五大工程,扎实推进八大行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武威的片片绿色,正汇聚成一幅美丽的绿色画卷。
一
“凉州越来越凉快了。”盛夏时节,在海藏湿地公园遛弯的市民杨春红发出这样的感慨。
过去,凉州城区夏天酷热难耐时,市民只能到屈指可数的几个公园纳凉。“十三五”期间,我市以人民需求为城市建设规划纲领,新增城市绿地万平方米,创建的“省级森林城市”和古浪县黑松驿镇、天祝县天堂镇2个“省级森林小镇”获省上批复,11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如今,漫步在武威城乡,大公园、小游园星罗棋布,绿意盎然。“今天去凉州植物园唱唱歌,明天到西郊公园跳跳舞,后天去海藏湿地公园健步走,平时还能在楼下的小游园拍拍照,公园多了,消遣娱乐的地方也多了。”城市公园越来越多,让刚刚退休的杨春红闲不下来。
二
秋意浓,战“黄龙”。近日,我市秋季义务压沙活动接近尾声,今年,全市的压沙面积又新增1.4万亩。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每年组织机关干部在春秋季节2次开展义务压沙造林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义务压沙制度常态化,源自全市上下对建设美丽家园的不懈追求。武威处于全国生态格局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干旱缺水、沙多林少,生态环境脆弱,北部沙区是全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交汇地带,全市荒漠化、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8万亩、万亩,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65.5%、45.9%。治不住沙,荒漠化加剧,沙化严重,黄沙将侵蚀家园。昔日“黄龙”今如何?数据显示,年以来,我市完成治沙造林.44万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75万亩,完成生态造林.21万亩,封育.33万亩,义务植树万株,通道绿化公里,通过持续治理,沙化土地明显减少,植被盖度明显提高,全市荒漠化、沙漠化面积较9年分别减少31.7万亩、9万亩,荒漠化程度由极重度向重度、中度和轻度减缓,呈现出“双减双降”态势,顺利通过国家“十三五”防沙治沙政府目标责任中期评估。“黄龙”已缚,沙害不再。三
“山洼洼,黄秃秃,一年四季荒到头。”这首传唱于古浪县黑松驿镇的歌谣,道出了山区群众曾经的恶劣生存环境。为什么山头年年荒?是因为落后的生产方式让山区农牧民只能向环境要发展。如何在生态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平衡,是我市面临的一大课题。“十三五”以来,我市精心谋划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布局,统筹生态治理与精准扶贫。全面推进经济林果提质增效,现有经济林果22.36万亩,产量10.51万吨。大力发展沙生药用植物,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成梭梭接种肉苁蓉基地8.16万亩,发展以甘草、板蓝根、麻黄、枸杞等为主的沙生药用植物达到10多万亩。稳步发展林木种苗产业,全市建设林木种苗繁育基地3.98万亩,培育苗木6.45亿株。年以来,全市累计建成退化草原围栏.14万亩,补播改良草原20.14万亩、人工种植饲草16.12万亩、毒害草治理4.5万亩。全市可利用草原禁牧面积.08万亩,实施草畜平衡面积.11万亩。如今,“不砍树,不放羊,能致富”的观念已经深入农牧民心中,一处处绿水青山正换来金山银山。“交通方便了,环境优美了,发展机遇也来了。”家住黑松驿镇黑松驿村的杜兴龙说,现在村民不出村就可以做小买卖,开起了农家乐、采摘园,日子越过越红火。回眸“十三五”,黑松驿镇这样的生态环境巨变,在我市很多地方发生着——如今的祁连山,生机勃勃,牧民们从保护区核心区迁出,持证矿业权全部退出,水电站完成分类处置,曾经喧闹的大山如今重回宁静。如今的八步沙,绿意盎然,“六老汉”三代治沙人久久为功、接续奋斗在治沙一线,已不见当年风吹驴上墙的景象。如今的青土湖,草长莺飞,一道道草方格斩断了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的合拢之势。山水林田湖草,处处生机盎然,武威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美。原创内容版权归武威市新闻传媒集团所有
责任编辑:滕瑞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