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了一本书叫《上帝的跳蚤》,有些感触,记录下来。
作为招蚊子体质,一到夏天就进入和蚊子的持久战当中,驱蚊止痒消肿去痕各类药膏买了一大堆,可还是不能抵挡蚊子的进攻。一个不注意身上就连着几个大包,痒的难以忍受的时候,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又是抓又是挠对自己的身体下狠手,结果出血结痂留下一个又一个黑疤,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
在这场持久战中我无疑是个失败者了。
偶然看到这本书,就去查了一下蚊子和跳蚤有什么区别,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的:
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其中,以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最为著名。
跳蚤:属于蚤目的完全变态类。俗称革子,跳蚤是小型、无翅、善跳跃的寄生性昆虫,成虫通常生活在哺乳类动物身上,少数在鸟类。触角粗短。口器锐利,用于吸吮。腹部宽大,有9节。后腿发达、粗壮。蛹被茧所包住。成虫体型微小或小型,无翅,体坚硬侧扁,外寄生于哺乳类和鸟类体上,具刺吸式口器,雌雄均吸血;幼虫无足呈圆柱形,营自由生活,具咀嚼式口器,以成虫血便或有机物质为食。跳蚤是重要的媒介生物,可以传播多种重要传染病,包括绦虫病、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地方性斑疹伤寒和巴尔通体病等。
小小的蚊子和跳蚤竟然是引发人类历史上烈性传染病的元凶!书里从人类传染病的发展历程出发,角度新奇的解释了一些改变人类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可读性很强。结合近期家里发生的一些事情,我有几点想法:
1.传染病不会彻底消失,我们这一代人极有可能会经历一场大瘟疫,生命力顽强,重组变异不断提高抗药性的毒株正在等待时机。
2.面对全球化这个大势,人们再也不能过回自我圈定画地为牢的生活,日益频繁的交流接触给了细菌病毒更大的传播空间。那么在个人层面,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和生活习惯就变得非常重要。
但是,养成好习惯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自律能力,而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同时人们的胆子越来越大,加上“今朝有酒今朝醉”消费观念的流行,人们把吃野味当作生活追求,网上炫耀自己吃到珍稀动物的新闻并不少,书里说:“这种什么都敢吃的风气继续蔓延下去,其结果就是下一个烈性的前所未有的病毒流行的起点和重灾区”。想想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SARS吧。
3.教育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解决了个人层面的问题,现在要看看知识层面我们究竟应该知道些什么,我觉得首要是具备正确的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的医学观念,这里插两个事件:
年,我还是一名小学生,这个北方的小村庄天朗气清,田地里的庄稼绿油油,天蓝的透彻,成片的庄稼像是一块大绿毯子,人们的生活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忙的时候大家坐在荫凉的地方扯些闲篇,日子祥和平静。突然有一天,学校说要放假,学生们都不用去学校了,在家待着就好,具体开学日期等通知。不用上学的日子对我而言就是不用早起,不用写作业,想玩儿多久就多久,所以放假的当天扔下书包就和小伙伴去果园摘果子了。
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全国因为SARS已经牺牲了很多医护人员,感染的病例每天都在增加,针对SARS的特效药还没有研究出来,生病的人被注射了大量激素和抗生素,导致后来幸存的病人都成了残疾。
渐渐的,人们在荫凉地讨论的都是这件事儿了,但都是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的,妈妈买来了板蓝根让我每天都要喝,三姨从北京寄了中药液回来,整个村子的人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不过多了一项谈资也多了一项日常:喝板蓝根。
一天晚上大概是凌晨一点左右的样子,隔壁的阿姨在大门口喊妈妈的名字,她急匆匆的进来,让妈妈赶紧熬绿豆汤,紧接着又急匆匆的走了说要去告诉下一家,就这样,妈妈在凌晨熬了一锅绿豆汤,给睡得迷迷糊糊的我喂了一大碗。
事后我才了解了这件事的缘由。说是当天某个村子的孕妇在12点生下一个孩子,这孩子生下来就会开口说话,说是一定要在今天两点之前喝绿豆汤,这样就不会得那个病了,孩子重要的话说三遍后就死掉了。然后整个村子的人半夜都熬了绿豆汤。之后,人们照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不过谈资里多了那个神奇的绿豆汤孩子也减少了一项日常:喝板蓝根。
妈妈用一碗绿豆汤给我免疫了SARS。
这是21世纪的中国农村,这就是我对SARS的全部记忆。没有戴口罩,没有量体温,没有隔离,我在绿油油的麦田和瓦蓝的天空下放了个大假,过了些日子,就照常去上课了,什么都没有改变。
年,我是一名马上要高考的学生了,整日都处在紧张充实的备考状态中,然后新闻里开始说,猪流感疑似病例已经在国内出现,全国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然后学校又放假了,只不过这一次配发了温度计,要求每天要测量三次体温然后向班主任汇报。
放了假的我住在大姥爷家,每天定时量体温,准时汇报,按照学习计划表正常学习,休息的时候陪大姥姥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回来听他们给我讲年轻时候的事儿,陪他们聊聊天,新闻上说猪流感的名称不对,要改为甲型H1N1流感。我依旧没有戴口罩,家人间也没有严格分餐,只是那段日子大家都不吃猪肉了。后来,假期结束,我又投入到紧张充实的备考生活当中去了,等着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的到来。
这是21世纪拥有两百多万人口的中国城市,这是甲型H1N1流感对我生活的一点影响。
时至今日,我看了《上帝的跳蚤》,按照书里的推论,年,是西班牙流感的百年之祭,我们离下一次流感越来越近了。这一次的我,甚至我们这代人,又会面对怎样的命运?
4.结合一些看病的经历,我有一些自己初步的想法。医院,我都感觉自己像个傻子,正应了那句“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
医院是专业化非常高的地方,来就医的病患首先就认同了自己弱者的身份,喜怒哀惧全凭医生的一句话,在疾病面前我们就是什么都不懂的傻子,弱到承受不住一句话的重量。
后来我总结了就医时应该有的心态:
首先要持有积极乐观,科学理智的心态;
其次不要认为自己是“傻子”,不懂医学只是一个方面,不能丢掉思维;
再者医生的话不能全部当真然后亦步亦趋,也不能大意不当回事,医学本身的发展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很多时候都是以概率来说话,所以不能把概率事件认定为绝对事件;
医院当成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地方,医生是职业,并不是神,换言之,医院所有病症就都能好起来,医生对你的康复痊愈没有绝对的义务和责任,毕竟医学的发展同微生物细菌病毒这些生物的进化历程相比根本是沧海一粟;
总之,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才是预防疾病的根本。
人类在经历了黑死病,天花,霍乱等惨痛的教训后,才终于意识到疾病是可以被预防甚至是可以被治愈的,不再迷信上帝和各路神仙,相信科学的力量,树立起正确的观念,辩证的看待问题,不被表面扬起的大旗蒙蔽双眼,也不被舆论媒体的宣传乱了心智,认真努力的学习,客观冷静的分析,积极正确的面对。
祝每个人都有个好身体!
宁宁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