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点丨击丨上丨方丨望子成龙丨关丨注丨我丨们
南都讯,记者从钟南山团队获悉,结合岭南气候、水土、饮食、人文等特点,并针对本次疫病四诊资料。
该团队目前已拟定出新冠肺炎预防凉茶处方,定期为全院职工饮用,据悉此方也适用于居家隔离防疫的市民。
中医科新冠防治组正在讨论拟定防疫处方
此前,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及,“我们也在考虑中医的作用,中医一开始就要介入,别到最后不行了才看。在广东就是这么做,在很多地方也这么做。”
记者了解到,钟南山所在的广州医院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医院。医院组成了中医科新冠防治组。
经讨论,并结合《广州医科大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拟定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凉茶处方,经医院相关部门的配合由食堂煎制,定期为全院职工饮用。
柴胡10g黄芪10g薏米15g
苍术10g麦冬15g北沙参15g
生甘草10g金银花15g僵蚕10g
蝉衣5g大黄5g姜黄10g
以上药物10付,以水15L,煎取10L,每人每次饮ml,每周2-3次。
如居家使用,以上药物1付,以水1.5L,煎取1L,3-4人分服,每周2-3次。
一线医护人员服用后,身体状况反应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该预防凉茶处方经一线医护人员服用后,身体状况一致反应良好,得到了不少医护人员的青睐。
专家组认为,本次“疫病”有内外之因,外邪经皮毛或口鼻途径入侵人体,此为外因;
人体正气相对不足难以抗邪,以致发病,此为内因。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因此该防疫处方的主要目的在于“调理脾胃”与“祛邪辟秽”相结合,标本兼治。
供医院工作人员饮用的防疫凉茶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于1月27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也对中医预防治疗上给出了明确建议。
基于此,广医一院中医科新冠防治组总结往年治疗流感经验,结合岭南气候、水土、饮食、人文等特点,并针对本次疫病四诊资料。
拟定出外感发热中药协定处方(注意此方适合外感发热人群,健康人群不建议),供广大市民参考使用:
防疫1号方
柴胡10g黄芩10g姜半夏10g
葛根20g石菖蒲10g路路通5g
石膏15g大黄5g党参10g
丹参15g枳实10g生甘草10g
以水ml,煎取ml,分三次服用。可隔日一剂,或连服三天。
四川发布冠状肺炎中医药防控指南
2月4日,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作用,在前期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基础上,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讨论制定了《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
《技术指南》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防控分为中医药预防、中医药治疗(成人)、中医药治疗(儿童)三部分。
《技术指南》对普通人群、体弱人群以及儿童分别给出了不同的预防处方建议。
对于居家防护方面:《技术指南》建议采用熏蒸处方、香囊处方进行空气消毒;饮食煮熟煮透,营养搭配均衡以及学习运用传统保健强身方法如太极拳等运动进行防护。
《技术指南》将中医药治疗(成人)分为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恢复期等3个阶段,分别应对风热犯肺证、风热夹湿证、风寒夹湿证、湿邪郁肺证、湿热蕴肺证、邪热壅肺证、邪毒闭肺证、内闭外脱证等10类中医证型,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方案。
全文如下: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特色和优势,在我局前期印发的《-年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建议处方》、《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干预建议处方(试行第一版)》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
制定了《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该指南分为中医药预防和中医药治疗两部分,请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参考使用。
一、中医药预防
(一)预防处方建议
1.普通人群
主要组成:金银花10g连翘10g荆芥10g薄荷10g藿香10g炒白术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5分钟,连续熬2次,将2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左右,一日2次,一日一剂。
2.体弱人群
主要组成:黄芪15g防风10g金银花10g连翘10g荆芥10g薄荷10g藿香10g炒白术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0分钟,连续熬2次,将2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左右,一日3次,一日一剂。
3.儿童预防
主要组成:金银花15g连翘15g荆芥10g薄荷10g牛蒡子10g桔梗10g淡竹叶10g芦根15g黄芩10g藿香10g
煎服方法:每剂药冷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煎熬3次(3岁以下只煎2次),每次开后小火再熬10分钟滤出。共取汁~ml,原则上小于1岁,每日ml,1~2岁每日ml,2~3岁每日ml,3岁以上每日ml,分3~4次服完。连服6天。
推荐中成药:抗病毒颗粒
上述预防处方可按比例加大剂量熬成大锅汤根据年龄大小酌情服用。
(二)居家防护建议
1.空气消毒
(1)熏蒸处方:板蓝根10g石菖蒲10g贯众10g金银花15g
使用方法:加水ml,泡10分钟,小火慢煮30分钟,浓缩药液ml。使用时在室内进行,将熏蒸方药液加入洗净的家用空气加湿器中通电熏蒸或者在锅中持续蒸煮挥发,每天1-2次。
(2)香囊处方:藿香10g肉桂5g山奈10g苍术10g
使用方法:共研细末,装于布袋中,挂于室内,或随身佩戴,具有芳香辟秽解毒之功效,以预防疫病。
2.合理膳食
饮食煮熟煮透,营养搭配均衡,可食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萝卜、芦笋、山药、蒲公英等。切记不能吃野味。
3.合理运动
运动适度,可学习运用传统保健强身方法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根据个人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4.调畅情志
保持精神内守,勿惊慌,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勿躁勿虑静养。
5.穴位保健
对足三里、气海、关元等重要强身壮体的保健穴位,经常施灸、按摩等,可以增强人体的正气以达到防病却疾的目的。
6.起居有常
作息规律,保证充分睡眠。顺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衣被和室内温度,注意防寒保暖。若出汗,则热水浴并及时更衣。
二、中医药治疗(成人)
(一)医学观察期
临床表现1:乏力伴纳差、便溏
推荐中成药:参苓白术胶囊(口服液、散、丸、颗粒、片)、藿香正气胶囊(软胶囊、丸、颗粒、水、口服液)
临床表现2:发热,或伴咳嗽、咽痛
推荐中成药:川射干总黄酮胶囊、桑姜感冒片(胶囊)、抗病毒颗粒
推荐中药院内制剂:复方银柴颗粒(成医院·医院)
临床表现3:体虚,乏力,或伴发热
推荐中药院内制剂:芪香益气解毒颗粒(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医院)、参蛤益肺胶囊(西南医院)
(二)临床治疗期
1.风热犯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口微渴,咽干咽痛,咳嗽,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处方: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
主要组成:桑叶10g菊花10g杏仁10g金银花15g连翘10g牛蒡子10g甘草5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0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左右,一日3次,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复方鱼腥草合剂(片)、感咳双清胶囊、银马解毒颗粒
推荐中药院内制剂:上感颗粒(西南医院)、青翘抗毒颗粒(成医院·医院)
2.风热夹湿证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口渴,不欲饮,咽干咽痛,干咳少痰,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胸闷,脘腹痞满,或呕恶,倦怠乏力,大便质稀软不爽,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辛凉解表,芳香化湿
处方:银翘散合藿朴夏苓汤加减
主要组成:银花30g连翘30g荆芥15g牛蒡子15g薄荷15g桔梗30g杏仁15g广藿香15g厚朴15g茯苓30g法半夏15g豆蔻15g薏苡仁30g白扁豆30g焦山楂30g建曲15g芦根3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精制银翘解毒片、炎见宁片(胶囊、丸)
3.风寒夹湿证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寒,头身疼痛,干咳无痰,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胸闷,脘腹痞满,倦怠乏力,大便质稀软不爽,舌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辛温解表,芳香化浊
处方:荆防败毒散合藿朴夏苓汤加减
主要组成:荆芥15g防风15g川芎15g白芷15g薄荷15g桔梗30g广藿香15g紫苏叶15g厚朴15g炒白术30g法半夏15g建曲15g薏苡仁30g茯苓30g豆蔻15g杏仁15g焦山楂30g白扁豆30g芦根3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软胶囊、丸、颗粒、水、口服液)
4.湿邪郁肺证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处方:麻杏薏甘汤、升降散、达原饮合方加减。
主要组成:蜜麻黄10g杏仁15g草果10-20g槟榔10-15g蝉蜕5-10g连翘10-30g苍术10-15g桔梗20-30g黄芩15g牛蒡子15g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5.湿热蕴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渴不喜饮,胸闷倦怠,头身困重,痰不易咯出,口淡无味,不欲饮食,大便不爽,舌红,苔白黄腻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宣肺、芳香化湿
处方:清气化痰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
主要组成:陈皮10-15g杏仁10-15g黄芩10-15g瓜蒌皮10-15g茯苓15-30g藿香15g厚朴10-20g青蒿20-30g芦根20-30g金银花15-30g太子参30g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清热化湿口服液
6.邪热壅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处方: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主要组成:蜜麻黄10g杏仁10-15g石膏20-30g桑白皮15g金银花20-30g连翘20-30g黄芩15g浙贝母15g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清肺消炎丸、三味龙胆花片、复方鱼腥草合剂(片)、风热清口服液
7.邪毒闭肺证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泻热。
处方: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解毒活血汤合方加减。
主要组成:杏仁15g生石膏20-30g瓜蒌皮15g大黄5g蜜麻黄10g葶苈子15-20g桃仁10g赤芍15g生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用、血必净注射液
8.内闭外脱证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合方加减。
主要组成:生晒参20-30g,炙附片(先煎去麻)30-60g,山茱萸15-20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阳气暴脱者可加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
煎服方法:炙附片先煎1小时至不麻口,加生晒参、山茱萸继续煎煮30分钟,共煎煮3次,每次ml,每3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用、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中医药的治疗重在早期介入,在分型治疗的同时,应注重益气养阴,可频服参麦饮(人参60g,麦冬30g,煎汤ml,一日一剂),益气养阴,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能进食者,可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
(三)恢复期
1.余邪未尽、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心烦口渴,少气懒言,痰少,或干呕咳逆,或鼻咽干燥,口淡食少,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除湿
处方:竹叶石膏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主要组成:竹叶15g石膏15-20g太子参20-30g麦冬10-15g半夏10g白术15-20g茯苓15-20g炙甘草5-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20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2.肺肾气虚,痰瘀互结证
临床表现:气短,胸闷,乏力,胸部CT影像学改变吸收欠佳,舌质红,或舌有瘀点,苔薄白。
治法:补肺益肾,化痰逐淤
处方:补肺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主要组成:黄芪15g太子参15g山茱萸15g枳实10g苏子10g白芥子10g五味子10g桃仁10g红花10g
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20分钟,连续熬3次,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每次ml,每4小时一次,一日一剂。
三、中医药治疗(儿童)
(一)风热犯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咽痛喉痒,咳嗽少痰,咽红或喉核(扁桃体)红肿,舌质微红,苔薄黄。
治法:疏风清热,辛凉解表
处方:银翘散加减
主要组成:金银花15g连翘15g荆芥10g薄荷10g牛蒡子10g桔梗10g黄芩10g瓜蒌皮15g前胡15g射干10g枇杷叶15g青蒿10g
煎服方法:每剂药冷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煎熬3次(3岁以下只煎2次),每次开后小火再熬10分钟滤出。共取汁~ml,原则上小于1岁,每日ml,1~2岁每日ml,2~3岁每日ml,3岁以上每日ml,分3~4次服完,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抗感颗粒(儿童装)
推荐中药院内制剂:青翘抗毒颗粒(成医院·医院)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热、油腻荤腥、冷饮酸奶。
(二)风热闭肺证
临床表现:高热,咳嗽连声,剧则干哕或呕吐,痰鸣喘促,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
治法:宣肺清热,化痰降逆
处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主要组成:蜜麻黄5g苦杏仁10g生石膏15g黄芩10g瓜蒌皮15g前胡15g射干10g枇杷叶15g海浮石20g葶苈子10g地龙10g青蒿10g
煎服方法:每剂药冷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煎熬3次(3岁以下只煎2次),每次开后小火再熬10分钟滤出。共取汁~ml,原则上小于1岁,每日ml,1~2岁每日ml,2~3岁每日ml,3岁以上每日ml,分3~4次服完,一日一剂。
推荐中成药:小儿肺热咳喘颗粒
推荐中药院内制剂:银葶清肺口服液(成医院·医院)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热、油腻荤腥、冷饮酸奶。
(三)湿热蕴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咯痰不利,咳则干哕,喘促气急,胸闷不适,小便黄少,舌质红,苔白黄腻或黄腻。
治法:清热化湿,宣肺化痰
处方:千金苇茎汤合上焦宣痹汤加减
主要组成:芦根15g冬瓜子15g薏苡仁15g苦杏仁10g黄芩10g瓜蒌皮15g前胡15g射干10g枇杷叶15g郁金15g葶苈子10g青蒿10g
煎服方法:每剂药冷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煎熬3次(3岁以下只煎2次),每次开后小火再熬10分钟滤出。共取汁~ml,原则上小于1岁,每日ml,1~2岁每日ml,2~3岁每日ml,3岁以上每日ml,分3~4次服完,一日一剂。
推荐中药院内制剂:蒿芩化湿口服液(成医院·医院)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热、油腻荤腥、冷饮酸奶。
(四)湿热蕴脾证
临床表现:脘痞腹胀,呕恶纳差,倦怠乏力,便溏不爽,或身热不扬,汗出热解,继而复热,舌质红,苔白黄腻。
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处方:三仁汤加减
主要组成:苦杏仁10g白豆蔻5g薏苡仁15g法半夏10g厚朴15g滑石10g小通草5g藿香10g茯苓15g大腹皮15g黄芩10g青蒿10g
煎服方法:每剂药冷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煎熬3次(3岁以下只煎2次),每次开后小火再熬10分钟滤出。共取汁~ml,原则上小于1岁,每日ml,1~2岁每日ml,2~3岁每日ml,3岁以上每日ml,分3~4次服完,一日一剂。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热、油腻荤腥、冷饮酸奶。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本文转自:南方都市报、四川中医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周热文汇总
班级前10的孩子,大都来自这些家庭!
“孩子,我为什么放寒假也不让你玩手机、睡懒觉?”寒假别轻易带孩子去旅行!让无数父母反思的好文不合格家长行为自查表:这样做,太耽误孩子了!近期活动汇总
后台回复,直接领取1-6年级期末测试卷后台回复直接下载当日每日一练试题后台回复查看期末冲刺大师的购买方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