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指导专家
杨敏春
副主任中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兼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委员、中医内科分会委员、脾胃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首届医坛新秀,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培养对象。师从多位国家级名医大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慢性胃肠炎、便秘等脾胃病、急慢性咳嗽、月经病更年期综合症等妇科病、失眠、三高及亚健康调治。
专家门诊:
周一下午、周三上午(灵隐院区)
周五上午(三墩院区)
之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流感中医药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针对当季高发的流感疫情,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做好流感中医药防控工作。
很多读者都对流感这种病不陌生,但是网上有很多关于中医中药防治感冒的方法却让大家分不勍真假,看看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杨敏春副主任中医师怎么说。
网传的中医防流感偏方不靠谱
正值流感高发季,网上盛传一些预防流感的中医妙招,其中有一种方法是:喝板蓝根能预防流感。汪涛说,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板蓝根并非预防流感的特效药,而且板蓝根味苦性寒,易伤脾气。因此,不宜长期服用。
此外,脾胃虚寒(腹胀食少,腹痛喜欢温热饮食,口中泛清水,大便溏稀,消化不好,手脚和四肢怕冷)的老人、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以及阴虚火旺者慎用;儿童用药应酌减。扁桃体化脓或发热体温超过38.5℃或服药3天症状无缓医院就诊。
另外还有一种“妙招”是:用洋葱、熏醋消毒预防流感。这显然也是不科学的。虽然葱蒜能抑制细菌,但其对空气中的病毒作用微乎其微。醋熏房间对某些人群不仅不能防病,还有加重病情的危险。
而且挥发的酸性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如果浓度过高、时间过长,在熏蒸的过程中,会让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病人的病情发作或加重,更有甚者会灼伤上消化道黏膜。尤其是对于小孩、老人和哮喘病人等群体,用熏醋防病实在是得不偿失。
轻症患者可参考诊疗方案治疗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行性感冒医疗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流感医疗救治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辨证论治,尽早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治疗,努力提高临床疗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年版修订版)》的“中医治疗”内容中给出了流感轻症及重症的辨证治疗方案,这里摘选其中的轻症辨证治疗方案,可以按医嘱对证治疗。
首先是风热犯卫型流感。这种流感的主要症状是: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常用中成药有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颗粒)、清开灵颗粒(胶囊、软胶囊、片)、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其次是热毒袭肺型流感。主要症状有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常用的中成药有莲花清瘟胶囊(颗粒)、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等冲服。
82岁的康老先生前阵子来到杨敏春门诊,还未进入诊室,就听到了他的阵阵咳嗽声,原来,之前康老起个大早像往常一样出门溜达去了,在小区里散步走了不到10分钟,就明显感觉到后背发凉,紧接着就接连打了几个喷嚏,警惕的他赶忙停止散步回家,没想到还是中招了,下午就出现了咳嗽,鼻塞流涕,还有点低热,嗓子也痒痒的,稍微有点痛,杨敏春查看舌脉后辨证给康老开了1周医院自配的药茶“祛风清瘟散”,让他每天泡水代茶饮,没想到喝了一天后各种症状都明显好起来了,1周后感冒基本无大碍了。
据杨敏春介绍,医院自配的“祛风清瘟散”,无论风寒鼻塞流涕还是风热咽痛发热都能辨证用之,对早期或者轻微的感冒症状疗效不错,而且泡水代茶饮,简便易行,病友们反馈很好。为了让儿童更方便服用,医院还专门推出了儿童版“祛风清瘟散”,改善口感,让小朋友不那么抗拒服用。
杨敏春说,由于西药对感冒的治疗缺乏个体特异性,且多伴有较明显的副作用或用药禁忌,选用中药、中成药治疗感冒成为不少患者的常规选择。但临床常遇到感冒患者不停服用各种药物而感冒持续不愈甚至并发其它病症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治疗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患者体质不同外,往往与治疗选用药物不当有关。中医用药讲究辨证,治疗感冒亦不例外,要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
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医院就诊,接受正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
编辑:婧 审核:俊
来源:中医内科、保健时报
医院综合整理、编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可预约挂专家号哟!
医院灵隐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