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八分一水一分田,山林环绕又水田交错,盛夏的贵州是绿色的。由设计师Dooling带领的消化设计团队与导演盛洁一同前往了位于贵州榕江县的三宝侗寨和增盈村,深入古老的侗族村寨,用影像记录了当地织娘们如何用一方布匹诠释人与自然的有机共存。
01
织娘——总得有人去记录她们
在漫长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栖居在都市中的我们得以解放双手,并逐渐扮演起所有产品生产流程中的最终端角色——我们习惯性地索取和被给予,手中钞票购买到的已经是成形的商品,对于其背后的生产故事却知之甚少,更别提想到参与在产品生产中的那群人。
不论是穿着的衣物,还是饱腹的食物,我们都享受着最终的成果。但这对于消化设计的品牌创始人Dooling来说,“坐享其成”却是无趣的,因为她想探寻到传统手作布料背后的故事。
于是她和盛洁一同用“新鲜”的视角,完成了“新鲜”的观察。以非线性发展、仅用收录的自然声作台词的形式,带来了这部名为《合UNISON》的短片。
这部作品完整地记录了侗族织娘从“割竹叶”、“煮纱”、“捞纱”、“洗纱”、“上浆”、“晒纱”、“抖纱”,到“上筘”、“沤蓝”、“蒸侗布”、“打蓝”、“套染薯莨液”等的当地传统手工制布过程。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借着这部短片在NOWNESS上的首映发布,我们采访了设计师Dooling和短片导演盛洁,与她们就传统工艺、人与自然、影像背后的故事展开对话。
02
她们的方言我们听不懂,
听不懂的方言就和环境声音一样
N:NOWNESS
S:盛洁
实验声音影像艺术家,导演;年创办shan视听实验室,乐团MaybeEnsemble主要负责人,DOT视听艺术实验室创办人。
N:为什么只用环境的声音来呈现整部短片?
S:因为当人们专注于劳作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话要说,行为本身便已经足够表达那种自然生命的状态。
用语言来介绍和解释也不是我们此次影片选择的表达方式,即使织娘们偶尔会在干活的时候相互交谈,但是由于她们的方言我们听不懂,所以这种听不懂的方言就是一种声音,和环境声一样。她们是那里的一部分,和自然中的一切一样,在合适的时候发出恰当的声音
所以我们只要保持安静,以同样的专注力去收录并还原现场就可以了。
N:怎么看待自然的声音和音乐的关系?
S:如果我们仔细地去听,自然会听到许多声音,而声音像呼吸一样,也有着自然的节律。人们在劳作的时候制造出有节奏的声音,这符合着自然中的其他声响,河流、鸟鸣、草木、火、风、石子等等,这似乎都是巧合,但却都有着内在的连接。
音乐里的和谐基础正是遵循了这种自然界中众多元素的声响原则,是每一个音符与节奏之间的共生与错落产生出的连接,这种和谐性是音乐的源头,没有过多修饰,只是在每一个不可复制的时空中产出的一种和声,简单而美妙。
N:短片名字为《合Unison》,这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S:短片的名字其实是设计师Dooling起的。大家在一起讨论过许多之后,共同都觉得叫《合Unison》最合适。因为“合”的意义包括了“融合”、“协作”以及“和谐”,也跟“河”是同音字。
河流对于生命来说非常重要,它既包容又接受统一,所以才能川流不息,这些在合作中是一种美德。而英文“Unison”在音乐里也有着“同度”的意思——共同演奏一个度的音,听起来便是有力量的声音,这些概念也是消化设计一直以来在强调的。
N:拍摄这部短片的探索过程中时,有哪些是意料之外的?
S:有许多工艺的拍摄都是意料之外,应该说是计划之外的偶然记录。比如“打蓝”,完全是因为我们想拍一些建在山上的歪斜屋子才来到了一个叫增盈村的侗寨。
我们先是看到有些人家门口放着几个大缸,里面都是叶子看起来是在发酵,接待我们的当地朋友杨怡就告诉我们那个是板蓝根,是用来准备制作蓝染布的蓝泥的,这个肯定不能放过,就拍了一会,然后又遇到有人在蒸侗布,又拍了半天。
在拍摄完计划中的斜屋子之后已经接近傍晚,准备回去的时候,突然又发现面前不到10米的地方有个阿姨正准备打蓝,那么好看的蓝色泡沫在大缸里被翻滚着,像宇宙留下的孤岛般奇妙,这种情况不拍下晚上会睡不着觉,于是又拍了很久……
诸如此类的状况非常多,打亮布也完全是因为我和Dooling在路过三宝村的古楼广场时,突然听到非常好听的木捶击石的声音,清脆的回荡在整个广场,循声而去才拍到的。
可能那些只是侗寨的生活日常,但在我们的眼里都是不能错过的镜头。就此工作量也猛增了不少。
N:在本部短片中,你如何去诠释人与自然的有机共存?
S:出现在影片里的大部分织娘虽然都年事已高,但她们依然健康快乐,我并不认为我能通过一部二十几分钟的短片就可以诠释出“人与自然的有机共存”这么宏大的话题,但至少我会被她们脸上带着汗水的笑容所打动,为每一道工序里隐藏的古老智慧而赞叹。
我想她们可能是真的把自己活成了自然中的一部分,将对抗与妥协的方式转化成物尽其用,所以“通”,人在自然生命中必然都会老去,于是顺其自然则“顺”,专注可以给人内心带来满足感和力量,填满皱纹的不是玻尿酸是内在的“通顺”。仅提供另一种审美的可能性。
03
fresh=new
N:NOWNESS
D:Dooling
Dooling: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在年创立了个人品牌消化设计。她的设计严谨冷静又不失感性,同时又立足于她所处的东方文化背景,并将其融入到包罗万象的设计当中。西方的、当代的、古典的,甚至是民族的,都能在她的设计中寻找到文化根源。
N:消化三里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D:“消化三里”,首先是一家商店。它不是专营店(specialtystore),不是超市(supermarket),也不是杂货店(grocerystore),更不是现在国内时尚界最常提及的“买手店”。
作为第一家有“消化设计”比较多产品的商店,借用了“消化”作为一个动词的趣味,“三里”则是一个表明地点的词汇(三里屯)。
这样的命名方式,通俗点儿说是中性或是普适的(universal),严肃的说是一种“中道”。在开设这家商店之初,我们借鉴了哥本哈根精神——提倡完全自由的判断和讨论的美德。
在交流、交换、交易中,能够逐步实现一种我们所认知的,与周遭自然和人文环境友好共处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遇见有同样认知的人和事,也是“消化三里”对商业的一种期待——商业的本质以及力量是流动以及开阔的。
N:如你说的“三生万物”,那么“万物”在你的设计中是怎么体现的?
D:我其实没怎么说过“三生万物”,只是每次有人问及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真的第一时间想起来的都是“老子”,以及他写的那些其实我也没太弄明白的话。单纯觉得《道德经》里的词句说出来特别酷,是一种以宇宙为维度去撰写的思想资料。
N:与众不同但也要入时入世,在品牌发展的这么多年中,你是如何让品牌与时俱进的?你所坚持的某些“执念”是否有发生过变化?
D:我觉得,能将“时尚”当成职业的人,多少都有一种天赋——对“此时此地”的感知。我觉得自己是具备类似天赋,或者说本能的。
比如就算忙到两三天不睡觉,都一定要每天抽出半小时看新闻,通常是相对深度的报道,这是我每天的一种固定“摄入”,浏览的字数不能低于两万字。
新闻本身就是最当下的一种媒介,以及身边也有不少对“当下”极富敏感度的朋友。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没什么执念的人,当然,被很多人吐槽过,说,你没有执念,那其它人......
我说,可能恰恰是因为我没有,所以才能够对每时每刻发生的事更为专注,不会轻易处之,久而久之,就能快速的判断哪些人、事、物是我可以降低专注或不需要专注的,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是一种需要不断优化及分配的物料,这也是人之所以需要成长的原因吧。
N:你在设计中一直表现出很强烈的想要把本土文化、传统工艺传承下去的责任感。那么此次和盛洁进行合作,拍摄以侗族手工制布为主题的短片,是否也是基于这个出发点?
D:关于本土和责任,这两件事的确是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