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水清又清

《董乡文学》杂志选稿平台第期

市环保局“小清河水质变清垂钓活动”的专用汽车载着全市八十多号钓鱼爱好者,从博兴健身广场出发,经县城绕道吕艺镇向金家桥进发。

我坐在第二辆大客棚车上,待大家都坐好后,我环顾了四周一下,坐在车前面的是市里的几位领导和其他县区的队员。在我前面的是公安局老局长,政法委老书记;后面的是自来水公司的老张和老王;左边的是体育局的老张、老吕及老干局的王局长;右边的是水利局老李和老崔,靠近我的是环保局刘局长,这些都是本县的几位很熟悉的老领导。

环保局刘局长和我是老乡,又是同龄人。我便打破僵局和刘局长聊起了天:“刘局长,你这管环保的,你说小清河水质真得能变清吗?啥时候能与从前样通船啊?”我这出生在小清河南岸南陈家村的娃娃,从小就在小清河畔长大,近三十年小清河的污染我是亲眼目睹的,眼看着清澈的小清河慢慢变成了一条污水河,便心急火燎地问道。

“老窦啊,你这榆木疙瘩脑筋,都啥年代了,还不相信政府治污的能力嘛。”刘局长回过头来,拿起水杯呷了口水接着说:“你这家伙也不注意读书看报,小清河复航工程省府早有方案了。”

听到大家在议论小清河复航的事,只见坐在前面的一个身材魁梧、留着背头、身着西装干部模样的老同志站起身来说道:“现在省政府又制定了小清河复航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山东省发改委正式批复,正式进入建设阶段,预计二零二零年全线复航。届时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五座城市将实现海河联运,无缝对接。从济南就可以‘坐船出海’了。”听到这里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汽车载着欢声笑话的满车垂钓者驶离了曹纯路,转而向东驶入了小清河北岸。人们坐在高高的汽车上,透过车窗举目远眺,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龙河洼里,绿油油的小麦在微风地吹拂下飘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犹如大海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荡漾着飘向远方。那小清河岸上的垂柳犹如耋耄的老人垂荡着万千枝条。车行进在绿树丛荫之下,不仅使我想起了童年时那美丽的小清河。

我出生在小清河边、麻大湖畔的南陈家村。每当夏季来临,那“呜……呜……呜……”的拖驳声就是我们的集合号。每当此时,村里的同龄伙伴们有的拿上脸盆水桶,有的拿上鱼叉抄网,有的拿上渔护钩子,纷纷向小清河跑去。

小清河岸上的梧桐树高耸云天,若大的树冠犹如夏天人们遮阳的大伞,伸展开肥大的枝叶为人们挡雨遮阳。河滩里那茂盛的苘麻一片连着一片,还有野生的车前草、野菠菜、大疾痢、节节草、大青叶等长满了整个河床。清澈的河水自西向东潺潺流去,放眼看去就是一个绿色的天然浴场。

我们几个小伙伴在檩子哥的带领下,全部脱成光腚猴,把衣服藏在密密麻麻的苘麻地里,蹲在那里等待着拖驳的到来。当拖驳鸣着长笛拖着长长的对槽来到我们面前时,檩子哥一声令下,我们便从苘麻地里光着腚冲向河里,一个猛子就潜到了小清河中的对槽附近。然后一个个浮出水面,看看船上无人,双手抓住船舷,一个个飞身跃上船去,赤裸着身体大摇大摆地在船上巡逻起来。

“这只船上装的全部是食盐!”娃子头光着腚两手拢成喇叭状冲着檩子哥高声喊着。

“这只船上装的也全部是食盐。”闯狗子一手掀开船上的帆布,一手抓起一大把食盐,边往河里撒边大声咋呼着。

“干什么?干什么?滾下去!滚下去!”只见从拖驳的尾船驾驶棚里气呼呼地走出一个手里拿一支竹篙,只穿着裤头的老头儿边走边大声吆喝着。

我们见状纷纷从船上跃入水中逃离了拖船。当我们游到岸边,那拖驳早已鸣着长笛、泛着高高的浪花、拖着长长的对槽走远了。

“看,快看,毛蟹,大毛蟹!”刚从水里冒出头的娃子头,右手里举着一个大毛蟹,左手还撸着脸上的水,高兴地踩着露水直起身来炫耀着说。

“看,我又摸了一条大鲫鱼。”闯狗子从水中刚冒出头来,两手掐着一条大鲫鱼,那头摇得跟波浪鼓似的。

梦生光着腚,躬着腰,双手高举着长长的抄网子,沿着河边、轻手轻脚地瞄着河里的鱼快速地追赶着,突然猛一抬网,一条大粘鱼被抄了上来。

“鱼,大鱼……”爬上河崖的三桓台一边顺着河跑着,一边指着河里露着头的大鱼高喊着。

这时只见檩子哥双手握住鱼叉也爬上岸来,一边追赶着梦生,一边顺着三桓台指的方向看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檩子哥双手举起鱼叉瞄准鱼头,只听“嗖”的一声,那鱼叉拖着长长的尾线飞向那河中的大鱼头,顿时河里泛起了一滩血水,你再看檩子哥正兴高彩烈地收着线,不一会儿一条大鲤鱼便浮出了水面。

“檩子哥,好样的!”

“檩子哥,好准头!”

“檩子哥不亏是飞镖高手,好样的!”

河里、岸上一片欢呼声……

“下车了!下车了!”

我还沉浸在小清河里摸鱼的情景中,被下车的喊声惊醒,才意识到车已到达目的地了。

“参加比赛的同志到这里抽签啦。”县环保局的同志手里托着一个纸盒子,一边高声念着:“李大奎四十五号,王少杰十二号,张锋九号。”……

参赛者一边说笑着,一边抽签。那金家闸下游河面宽阔,水流平稳,垂钓的人们纷纷对号入座,垂钓开始了。

“大家注意了,离正式开钓还有十五分钟,有几个事我重申一下……垂钓开始!”随着裁判一声口令,垂钓者把鱼钩几乎同时甩向水中。

赛场上一片寂静,河北岸齐刷刷的近六十个钓位同时开竿垂钓,那场面也很壮观。市、县领导来回巡视,电台、电视台的摄影、摄像穿行其中,垂钓的人们紧张而又忙碌。

“上鱼了,上鱼了,是条鲢鱼。”东边的钓位开张了。“快看,上来个大螃蟹!”还是东边的钓位开张了。

“东边钓位好,看人家早开张了。”

“看,快看,上钩了!”我的钓竿不知被什么东西拽了一下,我慌忙猛得一提竿,钓上来一个大毛蟹,我抓紧收竿,当大毛蟹快要离开水的那一瞬间,那狡猾的大毛蟹一松俩大螯,只听“咕噜”一声掉到水里不见了。

“想让毛蟹不跑掉就必须用抄网才行。”西邻的张师傅一边挂着饵,一边对我说着。“对啊。”我放下手中的鱼竿,急忙从钓具包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抄网,伸竿、上头,放在脚下准备着。

“鱼,鲢鱼。”张师傅那边已经发起窝来了,开始连竿上鱼了。

“螃蟹,又一个大螃蟹。”我的手竿有些沉重,凭知觉我又感到是上了只大螃蟹,便一手提竿,一手去拿抄网。当钓竿快要离开水面时,看到果真是一只大螃蟹。我一手提竿,一手把抄网伸出去抄那螃蟹,一只又肥又大的毛蟹被抄了上来。

“看!上鲫鱼了……”邻居张师傅已进入了高潮,那鲫鱼就跟接到开会的通知样,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个接一个地往张师傅的鱼护里钻,不一会儿张师傅的鱼护里就有了七、八斤之多。

望着那一兜一兜的鱼,看到眼前清澈的河水,彷佛看到了从上游驶来的清洁新能源游船,正载着无数游客,欣赏着小清河两岸的美丽风景向东驶去,参加垂钓的人们也发出无限的感慨“小清河水真得又清了,美丽的小清河又回来了。”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窦学斌,网名:橄榄树。男,年2月出生。山东博兴人。字夏亭,笔名古槐秋雨。本科学历。博兴第一中学退休教师。渤海美术书法研究会会员,酷爱绘画、文学。退休后多次参加省、市、县画展,并多次获奖。多篇文章在《今日博兴》和《滨州日报》发表。

窦学斌文集

颤青

父亲的肩头

一壶老酒

买咕哒儿

(二十)我心中的那片净土

(十九)任教安柴高中

(十八)记湖滨农中二三事

(十七)走向新的工作岗位

(十六)报到的那一天

(十五)在那些实习的日子里——见习

(十四)在那些实习的日子里——房东

(十三)丰富多彩的博师生活

(十二)难忘恩师

(十一)步入博师的殿堂

(十)我参加了一九七七年高(中)考(报刊发表)

(九)难忘大礼堂里那场戏(报刊发表)

(八)步行卅里去看花裹脑戗裹脑

(七)麻大湖里戗裹脑(报刊发表)

(六)那飘香的狗肉

(五)在毛主席逝世的那些日子里

我干教育四十年(四)扫盲也是主力军

我干教育四十年(三)先当学生,后当先生

我干教育四十年(二)苇活不会去教书

我干教育四十年(一)高中毕业去出夫(报刊发表)

想起当年的纸灯笼(报刊发表)

麻大湖里抢河虾(报刊发表)

麻大湖里端浆仔(报刊发表)

方言闹出的笑话

麻大湖里摸泥头(报刊发表)

捉蟹记

麻大湖中下靶子

捞潮炭(报刊发表)

南瓜花(报刊发表)

难忘的岁月:只为点亮学生心头那盏明亮的灯(下)

难忘的岁月:只为点亮学生心头那盏明亮的灯(上)

橄榄树骑行诗选(十首)

小说连载——炊烟袅袅之五:真相大白

小说连载——炊烟袅袅之四:一波三折

小说连载——炊烟袅袅之三:双喜临门

(小说连载)炊烟袅袅之二:点石成金

(小说连载)炊烟袅袅之一:墓地有鬼

乡情记忆——水担杖(报刊发表)

(微小说)酒友

乡情美文——温馨的周末(报刊发表)

征稿启事

《董乡文学》是由中共博兴县委宣传部主管,县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局、县文联主办的一份纯文学刊物,滨州市新闻出版局准印。“乡韵乡情”为《董乡文学》选稿平台,希望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投稿时请直接粘贴文本,并附有字以内的个人简介、作者的照片、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照片请用附件发送。本平台提倡原创首发,原创再发的请注明来源,文责自负。一旦发现违规现象,立即删除,并在三个月内不发表该作者的文章。

董乡文学纸刊主编:舒中

董乡文学网络主编:乡韵乡情

责任编辑:周维东

投稿邮箱

xiangyunxiangqing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langena.com/bgtz/80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