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抗疫立奇功

抗疫特效药——三药三方中医需辩证施治为准请在中医指导下服用治疗用而不作预防用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是众多院士专家推荐的“三药三方”。在最新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清肺排毒汤”被列入中医临床治疗期首选。截至3月13日,10个省份例新冠肺炎患者服用“清肺排毒汤”,总有效率达到97.78%。——新华社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超过6万例。同时,在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除了药物,中医还有不少非药物的疗法。仝小林介绍,针刺、艾灸、八段锦、穴位贴敷、隔物灸、热敏灸、拔罐等方法,主要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我们统计了多例患者的情况,发现对咳嗽、胸闷气短、乏力、失眠、心慌等症状,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取得了较好效果。”三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显示,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片剂为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以岭药业)和其全资子公司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的独家专利产品;血必净注射液为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红日药业)生产;金花清感颗粒则是北京御生堂国药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公司聚协昌(北京)药业独家产品。三药的功能介绍中,均包含“清热解毒”,适用发热症状。其中,连花清瘟胶囊还主治“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等;血必净注射液还主治喘促、心悸,感染诱发的全身炎症等;金花清感颗粒的功能还包括“咽红咽痛,鼻塞流涕,口渴”等。发热轻、头疼重,用金花清感;发热重、大便秘结,用连花清瘟;重型、危重型的炎症风暴,用血必净,这是西医认可的中药西用。金花清感颗粒是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在国内西药达菲储备严重不足情况下,有关部门专门针对流感疫情立项研发的中药。金花清感颗粒是北京御生堂国药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公司聚协昌(北京)药业产品,属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中药品种,是世界上首个针对甲型H1N1流感治疗的有效方药,被誉为“中药的达菲”。金花清感颗粒的药理核心是以两千多年前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创制的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和两百多年前清代医家吴鞠通的银翘散为主,集中国历史上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两大学派成果之大成,并结合现代中医药科学对疾病的新认知,创新出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金花清感经历了长达八年的研发实证、完善手续、申报药号等工作,包括:Ⅲ期临床、循证医学论证、药理毒理分析和评价,最终采用服用方便的现代颗粒剂型,制成创新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经过了Ⅱ期、Ⅲ期临床、Ⅲ期补充临床试验。基础研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牵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等多家单位参与,采用国际公认通用的评价指标及流感病毒毒株,用体外与体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证实了金花清感颗粒具有抗病毒、解热、消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在Ⅲ期临床中进行了严格的循证医学论证。这也是中医药历史上首个经过Ⅲ期临床、循证医学的中成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人们首先发现新冠肺炎具有与流感相似的症状,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局等先后将金花清感颗粒作为首选临床试验用药,在疫情初期进行了多项临床对照研究,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临床依据: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医院“金花清感颗粒药理学研究”。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医院开展了“应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金花清感颗粒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花清感颗粒采用现代中药颗粒剂型,兼有中成药制剂的便利性和汤药剂型的特性,在治疗包括新冠肺炎的流感等急性病症上独具特色,在退热、减轻其它感冒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和明显的优势。(论文见光明网-学术频道-4.01)2月初,张伯礼院士、刘清泉院长团队在武医院进行了例轻症、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金花清感颗粒临床对照研究,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新冠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相比,转重症的比例下降了2/3,退热时间缩短了1.5天,同时反映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有显著改善,证明金花清感颗粒对新冠肺炎具有确切疗效。主要优势有:缩短发热时间;降低转重症率;提高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复常率;缩短核酸转阴时间;促进患者对于肺炎渗出的吸收。此次研究共入组例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金花清感颗粒治疗组68例,西医治疗组34例)。结果显示:金花清感颗粒组较西医组治疗,转重症率明显下降(11.8%VS29.4%)(p0.05);退热时间缩短(1.5天VS3天)(p0.05);白细胞复常率提高(90.2%VS80.4%)(p0.05);淋巴细胞复常率提高(74.5%VS64.7%)(p0.05)。研究显示:金花清感颗粒组与西医治疗组对比——转重症率明显下降、退热时间缩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复常率提高,三项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金花清感颗粒治疗轻症和普通型新冠肺炎具有确切疗效。此后,张伯礼、刘清泉团队在医院全部采用中药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收到非常好的效果。4月13日,金花清感颗粒药品说明新增新冠肺炎治疗功能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批件文号:(B)批文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以及疫情救治临床实践,批准发给金花清感颗粒说明书。项除原有批准内容外,增加“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常规治疗中,可用于轻型、普通型引起的发热、咳嗽、乏力。”项除原批准内容外,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一次1-2袋,一日3次。疗程5-7天。”

连花清瘟胶囊其实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研制出来的。近些年,很多人都把连花清瘟胶囊当成感冒药,但吴以岭院士当初研制这个药并不是为了治疗感冒,而是为了对抗“非典”。年,非典疫情爆发,由于没有特效药,患者死亡率较高,在这个关键时刻,吴以岭带领团队借鉴中医古方研制出了连花清瘟的配方。

经过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实验研究发现,连花清瘟对非典病毒确实有抑制作用,随后该药迅速被投入使用,在我国抗击非典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吴以岭院士主要致力于中医络病研究,并且是我国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和学科带头人。众所周知,国家科技奖是我国最高等级的科研奖项,目前,吴以岭院士已经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年他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年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就是一个赤脚医生,而他从5岁就开始背中药方子,13岁就能识别多种中药,并在乡村行医,被称为“小吴大夫”。

年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两年就完成了5年的本科课程,年考上南京中医学院研究生,年毕医院。

年,改革开放的风潮把吴以岭吹下了海,他凭着自己研制的独家品种“通心络”胶囊创办了以岭药业,打开了商业之门。

在做企业的同时,吴以岭对于中医药

研究从未停过,先后主持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无数。

他写有两本专著《络病学》、《脉络论》,都获得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

吴以岭院士态度:

中医药,是我一生挚爱的事业!

我们不管别人(说什么),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以现在海外的疫情发展趋势来看,连花清瘟胶囊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会成为代表中国中药征战世界的“明星”之一。

当然,在这场疫情中,吴以岭也不只是卖药,还捐赠了不少药,践行了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中国疫情爆发初期,以岭药业就向湖北捐赠了价值多万的连花清瘟胶囊。

同时为了保障国家战略调配的需要,及时新增生产车间和生产线,产量比平时提高了3倍多。

中国红十字会支援伊拉克和意大利的首批医疗物资中,以岭药业又捐赠了22万盒连花清瘟胶囊,价值约万。

除了药品,以岭药业旗下子公司还正在筹建口罩生产线,助力全球医疗物资的紧缺。

连花清瘟胶囊是在非典发生时进入国家药审绿色通道审批的对抗多种病毒的中药专利药,“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荣获8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表明,连花清瘟胶囊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H3N2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进行的体外抗病毒实验表明,连花清瘟胶囊能有效杀灭禽流感病毒,因此5年被卫生部列入防治人禽流感的中成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进行的体外抗流感、副流感等多种病毒实验表明,连花清瘟胶囊对流感病毒甲3、副流感病毒I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连花清瘟颗粒体外抗手足口病EV71病毒,结果发现连花清瘟颗粒在0.~0.72mg/ml的浓度范围内,对肠道病毒EV71具有明显抵制和抗病毒作用。

自甲型H1N1流感爆发以来,中国为了应对这一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印发了《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版)》。在中药治疗药物中,以岭药业自主开发生产的专利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列入中成药的首位。

连花清瘟胶囊具有抗多种病毒作用,可以改善怕冷、发烧、头痛、打喷嚏、鼻塞、流涕、肌肉酸痛、全身乏力等流感病毒引起的身体不适症状,同时它的退热消炎作用还能有效缓解嗓子痛、咳嗽、扁桃体肿大等呼吸道炎症,而且对于免疫机能差、易患感冒者,连花清瘟胶囊可以有效调节免疫,增强人体的抗病康复能力。

一、科学的实验数据证明连花清瘟胶囊

连花清瘟胶囊进入药审绿色通道后,在国内许多科研院所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证明了其科学价值。

1、抗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病毒、SARS病毒及常见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常见病毒

是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卫生部指定的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被列入《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版)》内。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对连花清瘟胶囊进行体外抗病毒实验表明,连花清瘟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流感病毒甲3(A3)、副流感病毒Ⅰ型(HVJ)、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3型(ADV3)和7型(ADV7)、单纯疱疹病毒1和2型(HSV-1,HSV-2)均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甲3(A3)、副流感病毒Ⅰ型(HVJ)、呼吸道合胞病毒抑制作用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对连花清瘟胶囊进行了杀灭禽流感病毒实验,结果表明,每毫升含0.1g~0.25g生药的浓度范围内与禽流感病毒作用10分钟,对病毒的杀灭率可达99.99%,有显著的杀病毒作用;在0.5g~1g生药的浓度范围内与禽流感病毒作用10分钟,对病毒的杀灭率可达到%,有完全杀病毒作用。

国家权威P3实验室在北京SARS流行期间从病人肺组织中分离出SARS病毒BJ01株和Vero-E6细胞研究体外抗病毒作用。结果表明,连花清瘟胶囊在Vero-E6细胞中对SARS病毒的抑制作用:抑制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0.09mg/ml,对SARS病毒的治疗指数为40.33;说明连花清瘟胶囊药物浓度大于0.09mg/ml,可明显抑制SARS病毒。

2、强力抗菌作用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药理室实验证实,连花清瘟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3、退热消炎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药理室实验证实,连花清瘟胶囊对伤寒、副伤寒甲、副伤寒乙三联菌致家兔发热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可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降低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可促进气管酚红排泌,有明显的化痰作用,可明显延长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减少3分钟咳嗽次数,有显著止咳作用。

4、调节免疫

连花清瘟胶囊通过增强2、4―二硝基氟苯诱发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提高其细胞免疫功能,可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

二、深厚的中医理论支撑连花清瘟胶囊

连花清瘟胶囊在药名中强调了"清瘟"概念,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SARS、禽流感都是由病毒致病,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属于中医"瘟疫"范畴。纵观连花清瘟胶囊在运用中医理论并大胆创新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主方来源于“麻杏石甘汤”加“银翘散”,再加入大黄,让火热毒邪尽快尽早从大便排出,以截断外感热病的病势。

明代名医吴又可在医治瘟疫时发现,单纯使用石膏退热的效果还是有点慢,如果退热慢了,就会给体表的外邪创造入里的机会,入到肺,当然就会咳嗽、喘促不止,那有什么办法才能尽快驱除体内的热邪呢?

中医用药驱除体内热邪的方法不外三种:发汗、利小便、通大便,让热邪有出路,让热邪随着人体的汗液、小便、大便排出体外,应当说在今天看来,中药运用的这种想法也蕴含着很深的科学道理。吴又可在多种药物之间权衡后,选择了既能通利大便,又能利湿的大黄。

发病早期:先证用药,截断病势

感冒、流感一般是在体内蕴火的基础上感受外邪引发的,尤其是流感具有发病急、传变快的特点,表现为高热、嗓子疼、周身酸痛等。因此,连花清瘟胶囊在病变早期可以宣泄肺热;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配伍具有泻下作用的大黄,可以使体内蕴积的火热从大便排出,从而可以扭转病机,截断病势,防止病毒深入人体内并发肺炎、心肌炎等。现代研究证实,热毒阶段通便泄火可以减少肠道内毒素的吸收,减轻内毒素血症,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使毒热症状减轻。因此不说感冒或流感早期应用连花清瘟胶囊,对阻断病程具有重要价值。

发病时期:卫气同治,表里双解

连花清瘟胶囊含有银翘散与麻杏石甘汤两个名方,其中连翘、薄荷、麻黄,发汗透表,使病邪从汗而散;贯众、板蓝根、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石膏为清气分热之重剂,与麻黄配伍在疏散外邪的同时,直清气分热毒,在感冒和流感发病时期应用,可以达到卫气同治,表里双解的功效。

发病后期:整体调节,多靶点治疗

连花清瘟胶囊以“清瘟解毒,宣泄肺热”为治疗大法,配伍了益气养阴的红景天调节免疫,扶正祛邪,调动机体抗病康复能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红景天能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在感冒和流感的发病后期应用,能显示出该药多靶点、多环节的整体治疗优势,能收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疗效果。

连花清瘟胶囊在治疗轻型、普通型患者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在缓解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方面疗效明显。同时,可以有效的减轻转重率。

血必净注射液可以促进炎症因子的消除,主要用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早期和中期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出院率,减少重型向危重型方面的转化几率。

据公开资料显示,血必净的主要成分为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中药材提取物,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A等。主治因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化脓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等肺炎、泌尿系统疾病、腹腔内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3月23日下午,在国新办于武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结合疗效,对“三方”进行了详细介绍。

三方

中国中医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葛又文,综合分析本次疫情特点,统筹考虑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典医籍里的处方,最终决定将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芩散四个方剂21味药有机组合在一起,化裁为清肺排毒汤,是可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通用方。

这个方剂不以药为单位,而以方剂为单位,方与方协同配合,使其在同等药量的情况下产生几倍量的效果,寒湿热毒排出的速度就更快。

医院和研究中心对于方剂和药物的分析,最终用于在山西、河北、黑龙江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一个疗程3天。随后协调增加了陕西省。中医药治疗流感等疫病,如果病因病机分析透彻,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和改善,患者就没有生命危险了;只要寒湿疫毒顺利排出,核酸转阴是必然的,这样病亡率就会大大下降。

国家中医药局科技司司长李昱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取得例临床有效数据的情况下,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2月6日联合发文向全国推荐使用清肺排毒汤。截至2月17日,10个省57个定点医疗机构的例使用清肺排毒汤的确诊病例中,有例治愈出院,51例症状消失,例症状改善,例症状平稳没有加重。

李昱说,对有详细病例信息的例病例分析统计,在服用清肺排毒汤之前,有例体温超过37.3℃,服药1天后,有51.8%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服药6天后,有94.6%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有例患者伴有咳嗽症状,服药1天后,46.7%的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服药6天后,80.6%的患者咳嗽症状消失。同时,清肺排毒汤对其他症状,如乏力、纳差、咽痛等,也有明显疗效。

全国10省(除湖北外)66个定点医疗机构已纳入了名确诊患者服用此药,至今,治愈出院的患者有1例,占96.12%。在对57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服用清肺排毒汤的重症患者临床观察中,42例已治愈出院,占73.7%,且无一例转为危重型。患者的肺部影像学对比显示,服用清肺排毒汤两个疗程(6天)后,53例(93%)患者的肺部病灶显示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吸收。

根据临床研究的数据,清肺排毒汤在阻止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转为重型、危重型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阻断了病情的恶化,极大降低了病亡率,减弱了疫情的危害程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公布,清肺排毒汤列入中医临床治疗期首选,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情况合理使用。清肺排毒汤在抗疫战场中发挥作用,临床证明总有效率达90%以上。

化湿败毒方是在国家诊疗方案推荐的方剂基础上,由中国中医科学医院,结合临床实践优化而成的。

医院、医院、将军路街卫生院分别开展了服用化湿败毒方后,重型、普通型、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医院临床对照试验入组75例重症患者,CT诊断的肺部炎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非常明显,核酸的转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平均缩短了3天。在将军路街卫生院治疗普通型患者例,在医院随机对照观察的轻型、普通型患者例(中药组例),确证了该方的有效性。我们对服用化湿败毒颗粒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了跟踪检测,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在试验方面,通过新型冠状病毒的小鼠模型评价发现,该方可以降低肺组织病毒的载量30%。

特别值得提的是,化湿败毒颗粒获得临床批件以后,黄璐琦收到了多国外国朋友要药的请求,“化湿败毒颗粒被他们亲切地称为‘Q-14’,Q与英文单词Cure谐音,是治愈、解药的意思,‘14’表示这张方子由14味药组成,由此引申出一句英语俗语:Oneforall,allforone(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愿与各国人民并肩作战,共抗疫情,共享中医药的经验和成果。”

宣肺败毒方,是在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葶苈大枣泄肺汤、千金苇茎汤等经典名方的基础上凝练而来。黄璐琦介绍说,医院、医院等单位开展的服用宣肺败毒组(70例)患者与对照组(50例)患者的对照研究显示:宣肺败毒方在控制炎症、提高淋巴细胞计数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服用宣肺败毒方组患者淋巴细胞的恢复提高17%,临床治愈率提高22%”。河南中医院使用该方治疗轻型、普通型患者40例,核酸检测平均转阴时间为9.66天,无一例转为重型、危重型,CT诊断好转率为85%。医院、医院、医院,通过对使用该方治疗例患者开展的队列研究结果显示,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CT诊断也显示治疗后显著改善,且无一例转重。中医院士1.程莘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针灸专家,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董建华,北京中医药大学,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3.肖培根,药用植物学家、传统药物学家,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4.胡之璧,中药生物工程学家,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5.陈可冀,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的研究,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6.韩济生,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针刺镇痛原理研究,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7.刘耕陶,生化药理学家,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8.吴咸中,天津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家,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9.姚新生,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专家,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0.沈自尹,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专家,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1.王永炎,中国中医科学院,内科学、神经内科学专家,中医脑病专家,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2.石学敏,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针灸专家,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深。13.陈凯先,药学专家,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于德泉,天然药物化学专家,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5.李连达,医院,中医药理学家,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6.刘昌孝,药代动力学专家,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7.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现代化,5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8.李大鹏,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学专家,7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吴以岭,中医络病学专家。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程京,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1.杨宝峰,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专家,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2.黄璐琦,中药资源学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3.仝小林,中国医院科研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4.刘良,澳门科技大学校长,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5.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学研究,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民日医院士:

是院士,也是战士!

他们挽救了西医的失控!

抗击新冠疫情,钟南山提出了人传人,李兰娟提议了武汉封城,医院,陈薇攻关了新冠疫苗,改变了抗疫进程。而张伯礼、仝小林、医院士的贡献,也同样改变了整个疫情抗击的进展!若没有中医指不定武汉的死亡率有多高,虽不一定赶上意大利,起码赢回了西医没有特效药的尴尬,名为中西医结合,实为西医医疗产品的辅助。没有中医的参与非典时期的后遗症群体悲剧或将会重演。

张伯礼

轻重分开治疗

征用学校酒店

医院

疫情初期大爆发,确定可以人传人后,大量病例蜂拥而至,医院几乎被挤爆,各大发热门诊濒临崩溃。

看诊排长队、化验人挤人、CT检查人满为患,大量病人和医护人员面临交叉感染的巨大风险,疫情处于二次爆炸边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张伯礼院士在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会议上提出:

马上对病患分类分层管理、集中隔离,将发热的、留观的、密接的、疑似的“四类”人员隔离开来,对确诊患者也要把轻症、重症分开治疗。

同时征用学校、酒店作为隔离观察点,给患者普遍服用中药,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

马上对病患分类分层管理、集中隔离,将发热的、留观的、密接的、疑似的“四类”人员隔离开来,对确诊患者也要把轻症、重症分开治疗。

同时征用学校、酒店作为隔离观察点,给患者普遍服用中药,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

1月28日,首批几千名患者服上了中药;29日,3万人服上了中药。一两天后,大批疑似、轻症患者被治愈,医院治疗和检测压力,将疫情从失控边缘拉了回来。

而随着确诊患者越来越多,医院收治患者。张伯礼和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刘清泉写了请战书,提医院,中医医院。

中央指导组同意后,筹建了医院,并由中医全面接管,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例轻症患者无一转重,轻症转重症率0。有相关报道就不在阐述

医院也由于中医药介入治疗,轻症转重症率降到2%~5%。

而同期由西医主医院数据,收治的例患者几乎未予以中药治疗,后有32例患者转重,轻症转重症率10%。

仝小林

提出寒湿为疫

指导中医治疗

发放大锅汤

疫情爆发初期,西医没有特效药,除了激素和抗生素疗法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转重率高,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达61.5%。

仝小林院士,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他大年三十,肩负重任,一到武汉,就直奔病房、急诊留观、发热门诊看病人:考察武汉实地情况以及病人四诊辩证,对新冠疫情定性,并开发通用型中医药治疗手段!

通过对病人的观察,结合环境因素,仝小林确定这个病是寒湿为疫,以伤阳为主线,主要攻击肺和脾,于是他迅速定下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原则“宣肺化湿”。

而在后来指导全国的中医治疗方案里,都是以这个思想为主线。

其次,作为中医药国家队的带头人,仝小林院士在极短时间内就开出了一张面向万人的诊疗方:武汉抗疫方“一号汤”!

武汉抗疫方“一号汤”

(供中医师参考)

生麻黄6g,生石膏15g,杏仁9g,

羌活15g,葶苈子15g,贯众15g,

地龙15g,徐长卿15g,藿香15g,

佩兰9g,苍术15g,云苓45g,

生白术30g,焦三仙各9g,

厚朴15g,焦槟榔9g,

煨草果9g,生姜15g。

治法:宣肺透邪,解毒通络,避秽化浊,健脾除湿。

加减法:

①恶寒发热、背痛、体痛者,加桂枝9~30g;恶寒重、无汗、体温39度以上,重用麻黄9~15g,加芦根30~g,生石膏30~90g,知母15~30g;往来寒热加柴胡15~30g,黄芩15~30g;乏力明显加黄芪15~30g、人参6~9g(若无人参,党参9~30g)。

②咽痛加桔梗9g,连翘15g;干咳重加百部15~30g,蝉蜕9g,藏青果9g,苏子9g;喘憋加炙紫苑15~30g,炙冬花15~30g,炙杷叶15~30g,葶苈子加至30g;咳血加仙鹤草30g,紫草15g,三七粉3g(冲服)。

③痰多色黄或咳痰不畅,加瓜蒌仁30g,黄芩15g,鱼腥草30g,连翘30g,板蓝根30g。

④纳呆重,加莱菔子9~15g,陈皮15g;呕恶重,加半夏9~15g,黄连3g,苏叶9g,生姜加至30g。

⑤腹泻,加黄连6~9g,生姜加至30g,重用云苓至60~90g。

⑥便秘,加枳实10~15g,生大黄6~15g。

⑦舌红或干,加莲子心6g,麦冬30~90g。

⑧舌绛红加生地30g,赤芍15~30g。

⑨四肢逆冷、汗多、气促,或神昏,舌淡暗或紫暗,脉细数,加人参9~15g,淡附片9~30g,山萸肉30~90g,干姜15~30g,桃仁9~15g,三七3~9g。

服法:日1剂,水煎服,日3次,早中晚各一次,饭前服用。

注意事项:

1.此方为仝小林院士与湖北省、武汉市专家讨论后拟定的新冠肺炎病人疑似者推荐的通用方。适用于临床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者。应用时要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和当地气候、物候条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此方仅供职业中医师参考。应用时必须由具有中药处方资质的执业医师对症后处方,在职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处方,医生对处方病人一定要登记并随访。

2.老年体弱多病,乏力明显患者应及早加用温阳补气之药。高龄或有心脏病者,注意麻黄用量或不用。

3.重症患者,传变迅速,需根据病情及辨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方歌:

新冠疑似麻杏羌,

石葶长卿龙藿香。

苍白三仙苓姜佩,

厚朴草果贯槟榔。

二〇二〇年二月一日

这副汤剂,所有疑似患者先喝三天。三天药下去,绝大多数普通感冒或流感病人,直接治好。不用CT和新冠病毒试剂盒,就能大致把新冠肺炎筛出来。

筛出来的人,根据情况继续服药两周,无症状并两次检测阴性就康复了;就算检测阳性,由于药物“提升正气”的作用,也极大程度避免转重,治疗前置,关口前移。

而从2月6日到2月10日,他在一线指挥社区工作人员深入社区,陆续发放了数千人的汤药;第4天,反馈一条条传来,结果无比振奋,服药患者基本上都有很大改善,康复者没有任何后遗症!

最终,他的“武昌模式”,成功将病毒蔓延和发展,扼杀在社区阶段!

黄璐琦证明中西结合治愈危重患者一扫西医院作为新医院,早期由于西医缺乏特效药,只能依靠激素、抗生素等方法给予支持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达61.5%。而在以黄璐琦为主导的中医国家对,从1月27日介入治疗之后,短短4天时间就治愈并出院57人,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已经88岁。截止2月7日,元宵节前,水均益连线张定宇,医院已经出院近人,占武汉当时出院人数60%。此后,2月14日湖北新闻发布会中,黄璐琦院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介绍:截止14日12点,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在武汉医院负责了42张床位,86例患者,其中重症患者65例,危重患者21例,纯中医治疗8例,出院33人。以出院病人为例,把纯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与纯西医治疗进行比对,核酸的转移时间显著降低;发热、咳嗽、乏力、咽干、食欲减退、心慌等10个症状比西医组明显改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也明显改善;平均住院时间也显著地小于西医组。截止14日12点,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在武汉医院负责了42张床位,86例患者,其中重症患者65例,危重患者21例,纯中医治疗8例,出院33人。以出院病人为例,把纯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与纯西医治疗进行比对,核酸的转移时间显著降低;发热、咳嗽、乏力、咽干、食欲减退、心慌等10个症状比西医组明显改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也明显改善;平均住院时间也显著地小于西医组。在西医无效且重症死亡率超高时,中医及时介入治疗,证明了中医药对于重症患者治疗的有效性,还将民心从无医无药的惶恐中拉了回来。此前中医药在武汉难以介入治疗,参与率只有30%左右;而经过这次新闻发布会后,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中医药治疗,不仅能治愈轻症,还对重症有奇效。于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全面推动中医药介入湖北武汉乃至全国治疗,最终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湖北武汉抗“疫”战的胜利,离不开他们的逆行!医院士,也是最了不起的战士!面对新发传染病,中医药为何有“药”和“方”?原因在于,中医运用的是整体性、调和性思维。以清肺排毒汤为例,中医立足“排毒”而非“杀毒”,因而老药依然能派上新用场。中医通过清热、化湿、解毒的方法,改变病毒生存的环境,抑制病毒在体内生长,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疫情来袭,中医往往能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功不可没。在新冠肺炎治疗中,中医药介入早、参与度高的地方,患者的病亡率相对较低。实践证明,中医药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人类命运共同体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让中医药瑰宝惠及世界,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中国及时主动同世卫组织合作,分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经验,并把最新版本的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翻译成英文,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langena.com/bgsz/4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