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de
南五味子
我是南五味子(植物名),我还不是南五味子(入药名)吗?
不,你不是,我是,被人称为南五味子(入药名)的是我,与北五味子(五味子__入药名)齐名的是我,被各省写进炮制规范的是我,被国家写进药典的还是我,都是我华中五味子(植物名)呀。
华中五味子
南五味子的心里真的是辛甘酸苦咸、五味杂陈,像打碎了五味瓶一般,从这个层面讲南五味子真的是“南五味子”啊。
看到这里,你们绕晕了吗?
别急,下面有正解
今天要介绍的这味中药,跟地理方位相关,是南五味子(入药名)。
图1华中五味子-入药名南五味子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产于东北三省的五味子称为“北五味子”,产于南方地区的称为“南五味子”,并普遍认为北五味子疗效更好一些,事实是否如此呢,不作讨论。药师只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在05版及以后的药典中五味子与南五味子分列,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均是完全一样的。另外,“南、北五味子”的分布是以黄河流域为分界的,五味子(即北五味)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华中五味子(即南五味)主要分布于华中、西南地区,而南五味子-植物则是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南方地区,且南五味子的果实是不做五味子入药的。(备注:05版及以后的药典都明确规定五味子为木兰科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为木兰科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sdfd
华中五味子是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小枝红褐色,叶柄红,长1-3cm,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先端短急尖或渐尖,上表面深绿,下表面淡绿色,有白色点,叶1/2-2/3以上边缘具波状齿。花梗纤细,长2-4.5cm,花被片5-9,橙黄色。聚合果梗长3-10cm,成熟小浆果红色。花期4-7,果期7-9月。华中五味子果实及花是其识别的要点,在野外如果见到果实由很多小浆果聚集而成像葡萄串状,开橙黄色小花的很可能就是它了,其果肉是酸酸甜甜的,但是吃到种子口中就会感到辛甘酸苦咸五味杂陈说不出的味道,所以吃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吐籽哦。
图2华中五味子-果实与花
华中五味子是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其果实入药名为南五味子。另外南五味子也是一种植物,为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其根皮入药为紫金皮(红木香皮),茎入药为大活血,根入药为红木香,种子为滋补强壮剂和镇咳药,治疗神经衰弱、支气管炎等症。
南五味子(与五味子),其性味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主要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主要用于治疗: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图4上为五味子,下为南五味子
(备注:其实类似南北五味子这样分地理方位的中药很多,例如分南北的中药:南北板蓝根、南北柴胡、南北沙参、南北山楂、南北葶苈子、南北天仙子、南北刘寄奴、南北五加皮、南北鹤虱、南北细辛,四大南药与四大北药等。分东西的中药:东西马鹿茸、东西贝母、东西洋参等。但是,这些中药很多南北不能混用或替用,不仅来源不同而且功用也不同。)
你分清“南五味”、“北五味”、“华中五味”了吗?
反正我已经看懂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