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成全民偶像,明星从热搜消失,孩子

年,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为明理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当时13岁的周恩来静静地站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势造英雄。上个世纪初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分食下早已伤痕累累,“变得强大”是当时每个中国人心中最强的信念。

年后的年,一场席卷了全国、甚至扩散到全球的疫情,另一位“民族的脊梁”的挺身而出,让我们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有了另一层的解读。

一、脚步不停的读书人钟南山

春节前后,整个中国一直被武汉疫情带来的恐慌笼罩着。随着每天眼见着确诊人数的增长,随着更多城市出现确诊案例,随着口罩等必需品的抢购一空,所有人脸上的阴霾越来越重,心越来越沉,大脑越来越空……重负之下多数人分不清消息的真假,谁也不敢对这次未知的疫情妄下断言。直到钟南山院士的出现,他直接奔赴疫情重灾区武汉,成为所有人的定心丸。

他说“存在肯定的人传人”,所有人都戴上了口罩,包括顽固的爸爸妈妈们;他说“大家都尽量别出门”,所有人都取消了聚会,和亲友好友用手机“云喝酒”。在大多数人眼中,钟南山是科学和权威的代名词,他的每次发言都能吹散人们心中的阴霾,他的每个举动都能占据热搜榜首位,他的一言一行成了疫情的风向标。为什么所有人都这么相信他?在这被认可、被推崇的背后,离不开钟南山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当钟南山被问到“荣誉和地位都有了,为什么还这样拼命”时,他回答:我想追求一个未知数。这个病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病原,是什么源头,怎么治,这就是我这个领域的事情,所以我希望搞清楚,这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二、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

在17年前,钟南山这个名字就传遍了大江南北,他是科学抗击非典的第一功臣。经历过非典的人,对未知的传染病都有一种刻骨铭心的天然恐惧。当时的电视上每天都在播报最新的感染人数,医院一批批医护人员倒在了一线,没有特效药到处都在抢购板蓝根和醋,国内学校全部停课放假……死亡人数在增加,未知的恐慌在弥漫,但真正的发病原因却始终找不出来。

当时北京的权威部门公布:“引起非典的元凶是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但钟南山公开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见:“病原不是衣原体,不能使用抗生素。”“这是罕见的新型病毒,传染性极强。”坦率的发言,让民众陷入了更深的恐慌。但没过多久,钟南山及其团队就通过检测基本确定了非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钟南山的坚持使广东省SARS病死率全球最低,而钟南山团队提出的救治方法也成为我国SARS诊治指南的基础。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说:“如果没有钟南山,抗击非典的结果可能要改写。”钟南山一直都是敢于公开挑战权威的勇士,而这份坚持和认真源于他的父亲。钟南山的家庭是真正的名门。他的父亲钟世藩,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又取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是著名儿科专家,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医学顾问。钟南山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父亲很少说话,但他说话都是有证据的。”

每句凭借证据说出的话,都离不开知识。

《武林外传》里的秀才说:“我读书就是为了获取知识。”也有人说:“我努力读书,仅仅是不能容忍愚蠢的自己。”就像电影《超脱》的一句台词:为了保护我们的思想不受侵害,能够与入侵我们思想,使我们日渐沉默的力量抗衡,我们必须学会阅读,以此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培养我们的意识和信仰,我们需要这些技能来保卫和维护自己的思想。

所有家长,请告诉我们的孩子:在国家有难之时、在重大灾情面前,知识让小部分人救大部分人于水火之中,他们是医学专家、一线医护人员、专业记者……知识还让普通人拨开迷雾清楚地看到事情的真相、辨清事情的真假,避免陷入人云亦云、三人成虎的舆论陷阱。知识更让所有人学会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人类妄言自己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自以为是地球的统治者,无视规律和法则,终将得到其他物种和大自然的报复。

亲爱的孩子,经历这场疫情,爸爸妈妈希望你好好读书、努力掌握知识,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思考,学会敬畏。

三、读书是为了实现理想

钟南山始终铭记,并践行两句人生格言。一句是他父亲说的:“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留下一点东西,那他就算没白活。”

一句是他中学老师说的:“人不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与自己的抱负相比,也会变得很小。”所以在钟南山看来,行医者治病救人,既是谋生的手段,更是至高的追求。尽管毕业于医学院,但由于各种原因,钟南山36岁时才开始做医生:“整整11年我都没做医生。做医生是我的愿望,但不是我所能选择的。毕业后没搞过临床,一次出诊时将一名有结核病史的胃出血病人误诊为‘结核性咳血’,差点误了事。此事对我刺激很大。从此我刻苦钻研技术,废寝忘食,每天工作到深夜。在八个月时间内,我写下了四大本医疗工作笔记,体重也掉了整整12公斤,但我很快胜任了临床工作。”没有光彩照人的履历,甚至没有任何的临床经验,36岁的钟南山靠着“做医生是我的愿望”这一信念,靠着超乎常人的自律,用8个月时间迈出了人生理想的第一步。其实,每个有追求的读书人都应该努力成为各自领域的灯塔。《奇葩说》的海选赛上,清华学霸梁植诉说自己对未来的迷茫:他在清华大学本科学了法律,硕士学了金融,博士学了新闻学。最后他问在场的三位导师,自己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这个问题遭到了高晓松的无情“炮轰”,他认为梁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很多人包括梁植自己都认为,高晓松小题大做,有点儿“拔高了”。也有不少人认为,梁植在清华读到了博士还不知道未来想做什么,确实不应该。为什么要读书,北宋大家张载早就给了我们答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也是自古以来,知识分子的人生观。时移世易,一位在国内最顶尖的高等院校接受了10多年一流教育的人,一个手拿法律、金融和新闻3个学位的高材生,连想做什么工作都不知道,又何谈理想与抱负?而另一个名校生的故事,让所有人看到了她的理想在闪光。

这个正在翻垃圾箱的姑娘叫陈立雯,年留学加拿大,此后又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学习,研究中国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历史。名校海归的学习经历,让陈立雯完全可以在象牙塔里、办公桌前做大风吹不着、太阳晒不到的舒适工作,但她却一头扎进了“垃圾堆”,在家乡做起了垃圾分类的工作,每天与脏兮兮的垃圾为伴。面对很多村民的都不理解,陈立雯回答:“当一个人能够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践,她是不可能不幸福的。”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便是教育巨大的缺失与悲哀。

在周恩来总理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的第年,在我们猫家里躲避疫情但医护人员仍战斗于一线的时候,在明星从热搜消失、84岁的钟南山院士成全民偶像的时候……

所有家长,请告诉我们的孩子:理想让学习变得有冲劲,让努力看得到回报,就算未来不能成为行业里的先锋、领域内的灯塔,但追梦路上习得的自律、好学、善思、创新等能力早已深入我们的骨髓,足够我们受用一生。理想不分贵贱、人生没有高低,只要不辜负努力、不浪费期待,坚持内心所爱,未来做任何事情都能让理想闪光。读书就是让我们离理想更近,让我们拥有甘于平凡的决心,也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偶像的力量是强大的,娱乐明星能够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感,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国家强大、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上,所有岁月静好的背后都有人在背负着苦难前行,正如这次突如袭来的疫情,而我们应该看得到每一份温情、对得起每一份善意。

亲爱的孩子,疫情早晚会被打倒,爸爸妈妈希望你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牢记历史教训,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感恩幸福生活背后的付出者,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安稳。少年强则中国强,孩子们请努力读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langena.com/bgsz/11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