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从拒绝谣言做起下篇

在网络中流传着很多与食品有关的谣言,看起来有图有“真相”,在网络上和朋友圈内广泛传播,让不少人胆战心惊。这说明多数人对食品谣言的真假性还没有办法进行判断,小编在这里收集了一些常见的谣言,篇幅有点长,请耐心阅读。

1.青蟹被注射不明液体?

有网传视频显示,一位大妈手持注射器向青蟹注射不明液体,网民纷纷猜测注射物为胡萝卜素、黄粉、蟹黄膏和尿素精等。业内多名专家证实,如此打针,青蟹很容易死。注入异物后,蟹的口感也会变得不一样,马上就会变味,商家不会这么做。

2.低钠盐=夺命盐?

摄入盐过多是导致高血压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卫生部门有调查显示,北京人每天食盐平均摄入量为13.4克,超过标准2倍多,农村地区更是高达16.5克。为了遏制越来越多的居民由于吃盐多而引发高血压等慢性病,本市发起过“限盐行动”,每人每天吃盐不超过6克。可盐量下降后,饭菜又太淡了,为了口感好,有的家庭忍不住还是咸回去了。怎样健康和美味兼得呢?在政府的推广及媒体的宣传下,民众普遍接纳了低钠盐。因此低钠盐绝不是“夺命盐”。

3.隔夜饭致癌?

一般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不足以致癌。与新鲜蔬菜相比,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但这个正常饮食的情况下也不至于达到致癌的量。以绿叶菜为例,如果烹调后不加翻动放入冰箱,24小时之后亚硝酸盐含量约从每公斤3毫克升到每公斤7毫克。人体摄入毫克亚硝酸盐才可能发生中毒,这说明要达到中毒的量,至少一顿需要吃上几十公斤的隔夜蔬菜,就正常人而言,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隔夜菜对健康最大的不利实际上是营养损失大,专家依然建议大家最好少吃。比如,维生素C比较怕热,炒菜时损失一般能达到30%至40%,如果二次加热,维生素C的含量就会保存得更少了。

4.每天喝大量的可乐等于自杀

基本上针对可乐的指控多数是道听途说,但是可乐确实不是什么健康饮品。正所谓“万物皆有毒,关键在剂量”,可乐少喝无妨、多喝有害,这是没错,但是反对它不能用不靠谱的理由。可乐最大的问题是里面的糖比较多,因为大约需要10%左右才能有舒服的甜味。能量摄入过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这也是国外“可乐喝死人”的主因吧。

5.常吃大蒜可以防癌?

错误。大家听得最多的就是「大蒜防癌」的说法,这种说法的源头物质是大蒜中的「大蒜素」,它可以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我们平常担心吃的腌菜/隔夜菜里的亚硝酸盐,会被肠道里的细菌转化成真正致癌的亚硝胺,而大蒜素可以抑制肠道里的这些细菌。但直接说大蒜可以抗癌,就不太靠谱了。毕竟大蒜能否抑制肿瘤,研究还较少,食用大蒜降血脂的作用也存在争议。而且,大蒜也不是吃的越多越好。

6.微波炉加热食物会致癌?

首先,无论是不是用微波炉加热的,只要是被过度加热的食物都会造成致癌物质,比如把菜炒糊,有生活常识的都知道炒焦糊的食物是不能吃的。这不能甩锅给微波炉吧!

其次要注意盛放食物的容器,一些不适宜高温的塑料或者是有色瓷器在微波炉中加热,可能会在高温下分解出有害物质,进入食物。适合在微波炉中使用的器皿,都会标注适合微波炉加热的标志。

正常的微波烹饪由于时间短,避免了传统烹饪中食物表面温度过高的弊端,油烟更少,所以产生的致癌物也更少。

而且,在烹饪方法中,微波炉加热对食品营养成分的保护反而是属于比较好的,“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品的营养及原有的色香味”。

7.泡面不光有毒,有防腐剂,还有蜡

它不是有毒,它只是没什么营养而已。泡面的面饼一般会经过油炸、脱水处理,处理后的面饼含水量非常低,只有3%-5%,这么低的含水量微生物也难以生存,所以泡面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并且杯面碗所用的材质聚苯乙烯,本身就足够耐热防水,生产商不需要另外添加蜡,即使真的有蜡,也很快会排出体外。其实泡面真正的问题是在调料包上,高油高盐,也有一些食品添加剂,吃泡面的时候少放调料包,不喝汤就没啥大问题。

泡面不能替代主食,热量也不低,但偶尔吃一吃是可以的,安全性也比一些用劣质油的外卖要高。

8.烧烤类食品含有强致癌物质

烧烤类食品中的致癌物质含量与烹饪方式有关,调整方式,可减少致癌物质的影响。实验证明,如果香肠和火接触,成品中的苯并芘含量为每千克10.7微克;如果把烧烤架升高,让香肠和火相隔5厘米,这个值就会降到0.67。吃克这样的烤肉摄入的苯并芘,只跟几天的饮用水中的相当。如果改装烧烤装置,把香肠放在火的侧面,苯并芘含量只有每千克0.1微克,跟它在肉中本来的含量相当,这样的烤法就几乎不产生苯并芘。

9.打针西瓜

每年西瓜上市季节,这条谣言就会老歌翻唱。有人做过实验,结果:通过打针无法让注射液在西瓜瓤中充分扩散;打过针的西瓜很快坏掉。

10.骨头汤能补钙

骨头汤补不了钙,因为骨头里的钙是以磷酸盐形式存在,不容易溶解到汤里,骨头熬煮后,汤里的钙含量其实很低。有实验证明,在高压锅蒸煮两小时之后,骨髓里面的脂肪纷纷浮出水面,但汤里面的钙仍是微乎其微。骨头汤浓白不是因为钙含量高,是其中的脂肪含量高。长期饮用骨头浓汤可导致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问题。心血管疾病、痛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人更不建议常喝。

11.喝隔夜水不好

流传“隔夜水不能喝”主要是隔夜水中含有零醇、氧酚、羟基氢等化学物质,会导致腹泻,甚至还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有项一项研究表明,把一杯煮沸的白开水放在室温24小时后,再对其中的亚硝酸盐进行测定,发现亚硝酸盐的含量就只有0.mg/L[3]。而咱们国家规定饮用水的亚硝酸盐限量值是0.1mg/L[2]。即使是反复加热52次,水里的亚硝酸盐也只是国家标准的1/43。也就是说,我们每天必须喝43L这样的水,才可能超过这个健康无害的标准值。也就是说,你还是得喝43L隔夜水才可能超过国家标准中的限量值。

其实无论是隔夜水还是新鲜的水都含有这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并不会导致腹泻。出现腹泻,可能是白开水在放置的过程中,使得水敞开盖子暴露在空气中,受到细菌的污染,跟是否隔夜一点关系都没有。

12.空腹不能喝牛奶?

传言:牛奶、豆浆中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空腹饮用,蛋白质会被浪费掉。而且空腹喝牛奶、豆浆,还会加重胃肠负担。

真相:牛奶、豆浆中都含碳水化合物,会优先被分解供能,不用担心蛋白质被浪费,也不用担心加重胃肠负担。很多人不能空腹喝牛奶,是因为有乳糖不耐受的问题(比如拉肚子),这种情况下,确实不要空腹喝,推荐先吃些其它食物,然后少量多次饮用,或者直接选择酸奶、低乳糖奶等。

13.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少量喝酒,尤其是喝点红酒对心脏(身体)有好处。这个说法流传确实很广,但其实不靠谱。

之所以说它不靠谱,有两方面原因:。

①早期确实有些报道说少量喝红酒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甚至是死亡率。

但是,最近更大规模的试验并没有证实这个结论,反而有证据显示,完全不喝酒的人,比少量喝酒的人得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概率更低。

正因如此,权威机构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给出了明确的警示——不建议任何人以「降低冠心病风险」为理由而开始饮酒。

②还有研究显示,所谓的「健康红酒」(葡萄酒)致癌风险和别的酒没有任何区别。同样是今年一项对超过1万名女性的数据分析发现,即使每天只喝一小杯酒的「适量饮酒」,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也会显著增加。

除了红酒,喝其他酒的健康风险也一样存在,原因很简单,因为再好的酒,最重要的成分始终都是——酒精。

事实上酒本身不会引起基因突变,不会直接致癌,真正危险的是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酒精(乙醇)进入体内后,由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然后再由乙醛脱氢酶代谢为乙酸排出体外。乙酸可以理解为「醋」,没啥毒副作用;乙醇就是酒精,是喝酒「爽」的来源,导致错觉喝醉是因为它,酒驾醉驾查的也是它。

但是,中间代谢产物乙醛,是明确的致癌物。正因如此,世界卫生组织才把含酒精的饮料和乙醛同时列为证据最确凿的I类致癌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中也传播着各式食品安全谣言,有的甚至假借专家的名号进行传播,这不仅对预防疫情毫无作用,还损害了个人声誉。这里再次提醒各读者,疫情防控要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常通风自我保护做起。

14.喝高度酒能抵抗新冠肺炎!

75%的酒精能够杀灭病毒,可没说“喝”!1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温,56℃30分钟,病毒就死亡了,75%的酒精是能够杀灭这个病毒的。因此,话题#新型冠状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温#登上热搜,与之相关的“饮高度酒对抗冠状病毒”的消息也迅速蔓延。

23日,李兰娟表示,酒精能用于消毒,但不代表多喝酒能消毒。且李兰娟院士所指的是医用酒精,擦拭才能消毒。酒精的确能杀死病毒,但得是75%浓度的酒精消毒产品,而且只能用来体表消毒。喝进身体的高度酒,只会被吸收代谢,不会作用于病毒。

15.吃果蔬和肉蛋会感染新冠肺炎?

病毒污染到蔬菜、肉和水果的几率很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病毒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方式污染到蔬菜、肉和水果的几率很低。蔬菜肉、水果买回家后先用流水冲洗。蔬菜、肉类应烧熟吃,水果尽量削皮,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病毒在56℃、30分钟就能被杀死,炒菜经常能达到℃以上的高温,炒熟炒透后不用担心病毒。

16.板蓝根+熏醋可以预防新冠肺炎?

板蓝根对新冠肺炎无效,熏醋达不到消毒的效果。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骅表示,板蓝根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病毒性感冒等热性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但是对新型冠状病毒是不可能有效的。熏醋,所含醋酸本身浓度就很低,根本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17.盐水漱口能预防新冠肺炎?

错误!目前没有研究结果提示盐水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1月22日傍晚,网络上有传言“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的消息,广州医院官方微博第一时间作出回应指出,我院钟南山院士团队正式辟谣:盐水漱口有利于清洁口腔和咽喉,对于咽喉炎有帮助。但是新型冠状病毒侵犯的部位在呼吸道,漱口没有办法清洁呼吸道。其次,目前尚没有任何研究结果提示盐水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杀灭作用。

18.洋葱可以吸附新冠肺炎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洋葱能吸附病毒或细菌。在室内摆放去头去尾、不剥皮的洋葱能吸附病菌,预防新冠肺炎”。此类消息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langena.com/bgsz/113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