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致富瓜rdquo下种板

编者按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关键之年。鹿鸣新闻今天起开设“奔小康”专栏,聚焦决胜小康社会过程中最成功的典范,聚焦决胜小康社会过程中最光荣的战绩,聚焦决胜小康社会中最坚实的力量,传递最动听的声音。

六月的微风,吹动着杭州西湖边的柳条;也轻拂着千里之外大山中垂落的吊瓜藤蔓。在杭州市对口帮扶地区——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的北部,有一个小村落叫烧茶村。仅用了两年时间,村里的68户位贫困人口骤降至9户18人。

实现土地流转创新农作物种植品种

在烧茶村坝区,有亩的耕地。几十年来,坝区种植着传统农作物水稻和玉米,大部分成为当地人自给自足的口粮,难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烧茶村党支部书记杨秀贤举了一个例子:从前村里有一户人家,甚至连小孩子想吃一颗两块钱的糖都无法满足。

为了改变当地贫困面貌,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附加值,年,村里决定将传统种植改种蓝莓与吊瓜产业。专业合作社也随着成立,烧茶坝区开始进行土地流转。

到年,丹寨县响应贵州省委、黔东南州委的相关要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根据吊瓜藤蔓繁茂枯萎与板蓝根需遮荫晒阳的季节交错这一特性,村里决定在吊瓜藤下套种板蓝根。

“家门口”销售保证扶贫产业收益

走进烧茶村,放眼望去,一亩亩土地上竖立着白色的水泥柱子。据介绍,这是这是吊瓜套种板蓝根“特有”的形式,吊瓜需要依靠水泥柱支撑并往下延伸,水泥柱下方则种植着板蓝根,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

吴庆贵是土生土长的烧茶村人,年轻时曾在浙江、广东打工。年,年过五旬的他决定回到家乡。后来,村主任陈通胜看中了他的管理经验,邀请他参与当地吊瓜板蓝根产业的基层管理员一职。

据了解,吴庆贵家里的6亩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一年有元的收益,加上管理员的工资,一年能够有三五万的收入。

“当时我回到家乡主要是为了要带孙子,现在年纪大了,觉得能在家乡就业也挺好的。”吴庆贵认为他回乡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看到了家乡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就拿这条路来说,以前都是泥土路咧!”吴庆贵指了指他脚下所站在的柏油路说道。

为了保证产业收益,丹寨县政府引导浙丹公司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村里还选派专门人员学习技术,并下地指导。年,烧茶村种植的亩吊瓜获得了15万元收益。

“吊瓜经加工取籽后就可以卖给丹寨的扶贫企业,都是订单保底价收购,可以说在家门口就实现了销售。”杨秀贤说。年4月,丹寨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发展趋向稳定产业效益延伸至周边

此外,吊瓜套种板蓝根产业还辐射至周边村庄的村民。70岁的李道芝是隔壁甲脚村的贫困户,她主要负责吊瓜套种板蓝根的耕种,一个小时10块钱,一天基本上有90块的收入。

提及原来的生活,她用“一天要喝三斤水”来表现当时的贫穷,因为没有粮食,只能靠喝水来填饱肚子。“现在几乎天天都可以吃上肉,”李道芝满脸笑意地说道。

吊瓜套种板蓝根产业作为杭州滨江?黔东南丹寨东西部扶贫项目之一,在年和年,烧茶村先后投入万元、万元,每年各增种亩。目前,烧茶村吊瓜套种板蓝根种植面积达亩。

“当年种植,当年采收,吊瓜平均每亩每年纯利润为元,板蓝根为元。科学套种后,每亩年平均利润可达余元。”杨秀贤介绍道。

年,吊瓜套种板蓝根产值达万元。“预计今年纯利润可达万元。”杨秀贤满怀期望地说。

聚焦河南省两会直击省政府工作报告

划重点!12个高频词看懂河南省年政府工作报告

实在!提气!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这10大金句直抵人心

来源:杭州网

程序编辑:朱向锋

审核:董海燕

终审:张富领

投稿邮箱:shidaibaogao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langena.com/bghq/5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