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扁平疣患者“张大夫,孩子感冒咽喉痛喝板蓝根冲剂可以吗?”
我说:此药与汤药无互相克制,隔开服用即可。但板蓝根效果不理想。我问她为什么不用西药抗生素?她说:“吃中药副作用小。”
外行人都认为中药副作用小。其实看过宫廷电视剧的人都知道,皇妃之间为了争宠,买通御医在其她妃子有病时下反药。热性病用温热药使病情恶化而亡,体内也不见中毒痕迹,故有“人参杀人无罪”之言。
中药使用恰当不但无副作用,更有养生保健功效。风热感冒你喝姜汤发汗肯定加剧病情,风寒感冒你喝板蓝根冲剂也会耽误病情。生姜是热性、板蓝根是凉性,以热药治热疾、寒药治寒疾即是用反药。
以前治疗感冒中成药名声最大的就是板蓝根冲剂。板蓝根冲剂成分是板蓝根提取物加赋形剂。板蓝根是十字花科植物大青叶的根,大青叶与板蓝根古代医家临床使用率很低。金元著名医家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方中有板蓝根也是佐助之用。板蓝根药典记载性味苦寒,我口尝味微苦而甘,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板蓝根有抗感冒病毒作用,故药厂制成冲剂药店有售。但不论古代医家还是现代医家,也不见有板蓝根治疗感冒的名方,临床疗效需要进一步总结。
年非典与甲流感流行期间,板蓝根冲剂市场销售非常火爆。原因是可以预防“病毒感染”。《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感冒发病是病毒侵袭人体,在免疫力最低时候发病。平素休息规律、饮食合理即使呼吸道感染病毒也不至于发病。喝板蓝根冲剂预防,你若是阳虚寒性体质,更会降低免疫力而发病。中医核心理论是整体观与辨证论,中医是以人为本的医学。西医是以病为本的医学,一个病房的感冒基本都是一类药。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简称,中医师能用汤剂短期内治愈感冒,那他理论功底已经及格。因为治疗感冒也需辨证分型、鉴别诊断及用药经验。天有寒暑、病有寒热。感冒也不例外,临床分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风是气流载体,“寒性”与“热性”病毒等病原体通过飞沫进入人体呼吸道潜伏,中医理论叫伏邪。
鉴别诊断如法官定罪。寒性感冒以身体酸痛,恶寒为主,发热不高,兼有咳嗽、鼻流清涕。热性感冒以高热为主,伴四肢酸痛、时而恶寒或恶寒不重、咽喉肿痛,鼻流浊涕,咳嗽黄痰。寒性感冒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也会发展成热性感冒。
汉代张仲景把人体生理功能通过脏腑经络分为六大系统,叫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寒邪(病毒)侵入体内影响太阳经脉功能,体内阳气不能敷布,如空调的“制冷开关调的太大。”临床表现以恶寒为主,身体非常怕冷、四肢酸痛、鼻流清涕。此时用辛辣葱白、生姜煎汤发表散寒即能奏效。症候严重用麻黄汤或桂枝汤,但也需要专业中医师处方,麻黄用多了心慌,少了不起作用,用量因人而异需具备临床经验。
麻黄这味药因有副作用南方医家很少使用。特别成都人看你方子里有麻黄,病人一般不敢喝。蒲辅周前辈当年在四川行医,把麻黄研成细粉分成小包,遇到风寒感冒、咳嗽病人免费赠送,告诉病人是药引子、不得不变通使用。我学医后家人感冒多是汤药治疗,自己吃过生麻黄最大剂量30克,但常用剂量是12克。
热邪(病毒)侵入体内影响阳明经脉功能,阳明主降、不能行秋金之令,如空调的“制热开关调的太大。”临床以发热或高热为主,多是风热感冒,属于中医温病范畴。双黄连口服液或银黄颗粒适合此类证候,成分以金银花、连翘、黄芩为主,但药材质量必须过关。金银花药材价格一直昂贵,无良药厂低价收购发霉金银花提取。以前在河南进货金银花时,本地农民说:发霉金银花还要多元一公斤。我说不可能吧?他说药厂提取用。发霉玉米能卖钱,被收购烧酒用。发霉药材提取用是真的吗?
我家孩子幼儿园时期经常逃课,怕患病孩子传染故而请假。尽管这样每年还要感染一两次。今年四月9岁儿子风热感冒自拟豆豉瓜蒌汤3天痊愈,孩子太小慎用双黄连等苦寒药,以免伤及胃气。一周后7岁女儿也发高热,用豆豉瓜蒌汤2日不见效果。后来在清代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辩》与明代吴又可《瘟疫论》找到思路,处方用药后一剂热退身凉。自拟豆豉瓜蒌汤已经使用3年多,以前感冒发热疗效很好,服后1-3天即可退热。或许今年病毒致病性更强,已不能短期截断病势,不得不用瘟疫治疗思路。
临床总结儿童以热感冒为多,这与小儿纯阳体质不无关系。成人感冒若是内热体质容易得热感冒,此属“同气相求”,故流行温病等传染病时候不应吃鱼虾、牛羊肉以及辛辣食品。笔者寒性体质与几十人年素食习惯有关,感冒少有热感冒。即使夏季也是风寒为多、常以麻黄汤化裁治疗。寒性感冒夏季也可发病,热感冒冬季也很多。
孩子发烧不超过39℃,不建议用退热药。长期、大量使用退热药,对造血系统损害是不可逆的。有一例11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男孩,问他用药史:感冒发烧经常吃扑热息痛,奶奶有时还给用安乃近。听完有些吃惊,不敢相信对药源性疾病的意识如此淡薄。
环境污染对人体生理功能已严重摧残,再加上药物损伤、垃圾食品,孩子免疫系统能承受多大?我儿子有一次感冒发烧39.3℃,婴儿退热栓准备好我也没敢用。几小时后汤药药劲上来,体温才逐渐下降。病毒、细菌不杀死、退热药4-6个小时半衰期过后,病毒、细菌释放内毒素,继续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再次发热。儿童中热、低热建议物理降温,高热或惊厥史的儿童,应及时服用退热药,以免高热引起惊厥。
被传六年内导致数千例不良反应、甚至数起死亡病例,儿童的镇痛解热药“尼美舒利”,一度被称为“夺命退烧药”。去年中央新闻报道过,家长应多中科医院曝光白癜风治疗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