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靠生产板蓝根出名的扬子江药业,在我们很多人心中,板蓝根几乎是非常全能的药了,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十分高。和娃哈哈宗庆后一样,扬子江药业的创始人徐镜人一直都十分坚持绝对不盲目上市,在他的经营下,扬子江年营收高达亿元,在全国药企中排名也一样十分靠前。
徐镜人出生于年,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去参军,年5月,22岁风华正茂的徐镜人复原回到老家扬州泰兴,开始创建了一个作坊式的小型制药厂。最初的时候,工厂的全部资产就是6间平房、几口缸、几台破旧的机器,徐镜人手下就只有几个人。中国有不少企业家都是军人出身,比如说王健林、孙广信、任正非等人。他们比一般企业家多一份坚韧,这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一。
当时工厂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设备,加上时代的动荡,为了学习新技术,徐镜人特意跑到河南安阳制药厂去学习制造,一番苦学之后终于带回来了菌种,徐镜人的工厂这才正式开始运转。由于缺钱,徐镜人托人从上海买回来的货物只能是自己带上妻子慢慢搬回工厂。有一次,徐镜人爱人在搬运的过程中不慎落水,差点丧失生命。徐镜人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徐镜人常常都是一人身兼数职,他又是厂长,又是泥瓦工,还是搬运工跟销售。辛苦干了几年,徐镜人的工厂才慢慢发展成形终于有点起色。
为了将业务不断创新,徐镜人还研发除了一种名叫板蓝根的药剂,其主要的功效则是能够清热解毒,且凉血利咽,在治疗感冒方面十分管用。后来,板蓝根一经推出后便受到市场的欢迎,徐镜人也因板蓝根而名噪一时。
当时徐镜人生产的板蓝根在扬州已经小有名气,偏偏遇上了全国在取缔乡镇的药厂。幸好当时有一个领导常常喝徐镜人生产的板蓝根,他自己觉得疗效很好,于是就特批把徐镜人的药厂就保留了下来。
徐镜人也趁机把小作坊改成了泰兴药厂。当时徐镜人的工厂年产值不过是几十万元,工人也只是十几个人。随后几年,徐镜人捉住了时代的发展机遇,他积极引进了不少的大学生,还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年的时候,这个小小的作坊已经变成了年产值万的大厂了。也是在这一年,徐镜人正是把工厂挂上扬子江药业的牌子。
年,徐镜人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大大露脸了。当年上海发生了严重的甲型肝炎,足足有29万人患上疾病。一时间上海人心惶惶,所有人都在疯狂抢购板蓝根。正是在这种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徐镜人接到了生产万袋板蓝根的订单。为了支援上海,徐镜人开足了马力。
其实对于当时徐镜人的工厂来说,生产万袋板蓝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受制于生产线的限制,徐镜人的工厂每个月最多可以生产5万袋,万袋对于徐镜人来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过为了在年底前把万包板蓝根送到上海,徐镜人带头不休息,天天都加班加点,所有工人都打了鸡血一样,当年年底徐镜人把万包板蓝根送到上海,解了上海的燃眉之急。徐镜人也被当时的媒体尊称为“板蓝根大王”的称号,徐镜人跟扬子江药业也开始全国闻名。
不过就在徐镜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内部斗争发生了,徐镜人最后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迫出走。徐镜人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不过他人离开了公司,心却没有离开。他回来之后就已经累计亏损了多万元,当时只依靠厂里原有的板蓝根和速效伤风胶囊已经很难在市场上立足,这个时候,徐镜人走遍了全国,寻找偏方。徐镜人知道许多中医都有许多治病的良方,但是这些方子却只能让少数人受益,他希望找到更多这样的方子,然后让全国人民受益。
最后徐镜人找到了找到了当时的名医董建华,他当时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一直研究的是脾胃病相关的治疗,徐镜人来来回回三次拜访他,最后终于打动他和自己合作。徐镜人在年重回扬子江药业,然后他用胃苏饮的方子开发了胃苏颗粒。生产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具有知识产权的中药。这个方子也让扬子江完成了蜕变,如今仅仅胃苏颗粒每年就能入账数十亿元。
徐镜人是一个保守的企业家,他在30多年曾经搞过一次兼并,最后失败了。于是至今徐镜人再也不搞兼并,不搞融资,更不上市。徐镜人跟扬子江一直保持着特立独行。徐镜人一直坚持生产几种核心药品,特别是板蓝根。徐镜人说一个人一辈子只要能干成一件事情就好了。
徐镜人有着浓厚的红色情节,徐镜人的扬子江药业的基地就被他建成跟故宫一样,非常的壮观。
如今,当初的那家小工厂已经实现了金蝉脱壳,摇身一变成为了蝉联年和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第一的制药集团。此外,据今年胡润研究院所公布的百富榜资料显示,徐镜人以亿元的财富排在了第62位。
富贵竹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