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大,人体呼吸道的适应及抵御能力下降,且空气质量普遍较差,除了PM2.5还有各种病毒细菌存在于空气中,极易受流感病毒侵袭。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尚未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传统中医药--板蓝根颗粒,能有效抵挡病毒对人体的侵袭,从而降低病毒性感冒等疾病的发生率。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逐步深入以及中医药在多次流感暴发中的突出表现,中医药防治流感广被接受。中医药早期介入不仅可以减轻症状、缩短发热时间,有效阻断或扭转病势,而且能促进炎症吸收,防止肺纤维化,防止病灶扩散,有助康复。
提起预防流感,人们会很快联想到板蓝根。《中药大辞典》记载:板蓝根可清热、解毒、凉血,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咽肿、痄腮、火眼、疮疹。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板蓝根对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作为抗病毒、预防流感的常用药,在流感多发季节,正是大家家中的常备药物
读懂“流感”,高“诊”才能无忧
从近几年流感患者来看,对流感的了解还是甚少,尤其幼儿患者的年轻宝爸宝妈们,宝宝感染了流感,脚忙手乱、不知所措,更不用说预防了。对付“流感”,同对付其它疾病一样,只有了解的多,才能既来之则安之,“知己知彼”,高枕无忧。
流感的易发人群
其实,人人都有可能感染流感,但是,流感病毒也是“欺软怕硬”!
(1)大于65周岁老者
(2)6个月以上,小于5周岁的幼儿
(3)慢性疾病患者
(4)孕妇
(5)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防”重于“治”才是上策
流感的控制关键是预防,切实做好流感的预防,是重中之重。
1、改善外部环境条件。居室内要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每天定时通风换气,勤开窗户,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室内可定期用食醋进行密闭熏蒸;墙壁、地板、用具可用0.5%漂白粉澄清液进行擦抹,做好环境消毒;进行小环境湿度调整,地面适当散水,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病毒活性。
2、讲究个人卫生。要勤换、洗、晒衣被,每天一定要刷牙、漱口,最好淡盐水漱口;特别要勤洗手,因为手首先会接触呼吸道分泌物。洗手最好用洗手液、流动水,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尽量不要用手摸眼睛,鼻子和嘴巴,避免流感病毒侵入体内。
4、流行期间应少去公共场所及人流密集的地方,少走亲戚少串门,以减少菌毒感染机会。
5、外出戴口罩,最好使用“抗流感口罩”“防雾霾口罩”,即简单、方便,又有很好预防效果。
6、秋冬季节,白昼气温悬殊,室内外温差大,需注意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提高自身抵抗力。
7、保持充足的睡眠,多休息,避免熬夜,劳逸有度,避免劳累,身健体壮、精力充沛才能抵御外邪。
8、平时坚持锻炼,如散步、骑自行车、慢跑、打太极拳等,以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但是,流感来袭,注意减少户外活动。
9、预防性用药。家庭常备,抗病毒,疗效好!
有糖型
无糖型
10、注意饮食清淡营养。不吃生冷、辛热、过咸、过甜、油腻、烧烤、煎炸等容易引发疾病的食物。戒烟忌酒。
11、注意多饮水,多食含维生素C、E及红色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葡萄、枣、草莓、甜菜、桔子、西瓜及牛奶、鸡蛋等,提高免疫力。
12、注意接种流感疫苗。除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外,建议高危人群的家属,幼儿园、小学教师,医护人员,敬老院、疗养院等慢性疾病护理机构工作人员等也要打预防疫苗,以减少流感的交叉感染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