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黔东南州锦屏县平秋镇辖区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村民们争分夺秒,趁着好天气正抢种64万株南板蓝根苗。“板蓝根生长周期短,投入成本较低,近几年价格稳定,经济效益好。结合我镇区位优势和地理条件,打造百亩板蓝根种植基地,不仅能确保耕地满栽满种,又能将我镇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小镇,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锦屏县平秋镇党委书记文才权说。今年以来,平秋镇党委结合本地自然资源,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发展以板蓝根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企业”的发展模式,找好市场销售渠道,促进农村群众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多渠道增收,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强乡村经济“自我造血”能力,提振群众致富信心,全力助推乡村振兴。镇党委积极践行“产销对接、利益联结”产业发展要素,主动搭建销售平台,通过与贵州小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南板蓝根产业乡村振兴合作协议书》,采取“订单式”销售模式,与企业建立长期销售渠道,帮助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让群众吃上“定心丸”。 该镇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发展,以特色产业为抓手,不断释放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目前,辖区内18个行政村已实现“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全覆盖,动员余名农村党员参与产业发展。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靠管党员、建队伍、作表率、带社员,今年在桥问、魁胆、平秋等18个行政村推广试种板蓝根64亩。“我是党员,党员就是要走在群众的前面,要带动群众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年73岁的老党员刘荣贤无偿加入板蓝根种植队伍,放苗、培土、压实,干劲十足。在桥问村种植基地里,还有7名耋耄之年的支部老党员无偿为村集体栽植板蓝根苗,助力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他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根据现阶段产量效益估测,板蓝根预计每亩产值斤,按0.6元/斤保底包销,64亩种植面积每年采收两季可增加实际收入超过46万元。 通过“党建引领+企业带头”,平秋镇的农业产业正逐步从结构单一向多元化转变,村级集体资金不断增加。下一步,该镇计划通过持续采取“党建+”带动更多农户发展,打造更多特色支柱产业,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为乡村振兴“造血蓄能”。刘开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吴运镇编辑李贝多编审杨仪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