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山地、林地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生长。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现有野生中药材种,其中种有一定蕴藏量,有市场主流品种种。列入《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的29种,国家和省重点野生药材物种的蕴藏量约为7亿公斤。黑龙江省有药材保护区36处,保护面积km2,是全国中药材主要生产地之一。
?上游:中药材资源丰富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中药材种植和野生药材抚育达55个品种,面积达万亩,其中,种植面积达.81万亩。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有水飞蓟、人参、紫苏3个品种;种植面积在5-10万亩的有沙棘、五味子、刺五加、板蓝根、万寿菊、黄芪6个品种;种植面积在1-5万亩的有防风、平贝、苍术、红豆杉4个品种。其他实现规模化种植的还有桔梗、菟丝子、白芍、返魂草、赤芍、月见草、西洋参、黄芩、覆盆子、菊苣、甜叶菊、蓝靛果、甘草、北沙参、苦参、灵芝、龙胆草、金莲花、黄柏、党参、柴胡、山芝麻等。全省种植面积在亩以上的品种有40个,13个地市和大部分县区均有中药材种植。
?中游:中药材经营和交易未形成体系
黑龙江省虽为中药资源大省,但仅有一个三棵树中药材市场,年销售额在10亿元左右,管理不到位,市场散乱,没有形成从市场到产区的交易体系,与其他中药材产业大省有较大差距。此外,黑龙江省尚未形成联合发展的中药企业,药材市场的信息管理体系极不完善,在宏观引导不足的情况下,市场消息滞后使得药农在中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等过程依然采取传统的营销模式,多处于被动状态,不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难以打造出国内知名品牌。
目前黑龙江省中药材交易仍处于传统交易模式,尚未建立大型线上交易平台,与亳州、安国、普宁等药材市场建立的“线上+线下”新型中药材交易模式有较大差距。黑龙江省是“北药”的主要道地产区,部分北药资源为全国特有,随着北药质量逐渐得到全国市场的认可,黑龙江省中药材也有了一定的市场优势,但是,还没有形成品牌知名度。在全国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同时,黑龙江省应借助市场效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龙江品牌。
?下游:中药材加工产业基础良好,龙头效益待加强
据统计,黑龙江全省医药产值约亿元,其中中药产值在医药产值中所占比例超过50%,且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虽然黑龙江省有不少中药生产企业,但目前各企业生产所需的原药材多数采自亳州、安国等药材市场,或直接到产地采购,在本省采购的药材量非常小,不能有效构建地产药材的销售渠道,也不能有效带动当地农户中药材种植的积极性,龙头带动效益不明显。
综上,黑龙江省中药资源丰富,中药产业基础良好,中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中药产业链链接整体不畅,下游对上游的带动效应不明显,中药材供需整体不平衡。加强中游交易市场的建设,将有效整合下游销端市场,带动上游种植产业发展,进而推动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资源整合。
更多精彩文章,点击下方阅读
黑龙江省中药材种植情况之伊春
黑龙江省中药材种植情况(二)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各省主产中药材一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