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大王徐镜人靠板蓝根起家,缔造价

提起“板蓝根”,这可是大家都知道的治疗感冒的好药。

平常要是伤风着凉了,它准是大家的首选。有的人就算平常身体没啥毛病,图个方便,也老是会买些搁家里,万一哪天要用就能用上。

不得不说,板蓝根在感冒药里堪称“老大”,属于行业中的带头者。

在咱们平常的想法里,板蓝根的制药厂按理说是能赚得特别多,上市的价值也应该不低。

可实际情况是,虽说板蓝根所属的制药厂规模庞大得很,每年营业额能有亿上下,可就是坚决不上市,制药厂的董事长还特别排斥上市。

通常来讲,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都会想着上市,这样一来既能让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变高,又能在公开的股票市场里筹到好多钱。

那“板蓝根”所属的制药厂究竟是咋想的,营业额都上百亿了,却还是不上市?

制药厂的董事长到底为啥会做出这样的抉择?

扬子江药业生产板蓝根,凭借“薄利多销”的策略,闯出了一番名堂,是名副其实的民企“药王”,在普通老百姓那里印象特别好,年营业额能有上百亿。

要说板蓝根卖得最“火”的时候,那得数年全国出现甲型肝炎的时候。

甲型肝炎可凶啦,出现乏力、发烧,就连眼睛巩膜、皮肤还有尿都发黄,这症状真让人害怕。

短时间里,大伙都不清楚啥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时候冒出个不知来源的说法,讲“板蓝根能治好甲型肝炎”,也有人说板蓝根能预防被传染。

一时间,板蓝根差不多都被抢光了,想买也没地儿买,根本抢不到。

虽说传言是假的,不过咱们也能瞧出来,当年板蓝根的市场需求那是相当大。

当时有个“泰兴县口岸镇工农制药厂”,正在生产板蓝根,碰到这样特殊的情况,这制药厂既迎来了从未有过的机遇,也遭遇了从没经历过的难题。

在这之前,泰兴县口岸镇工农制药厂的情况一直停滞不前:厂里没钱,技术、人才、器材统统特别落后。啥都没有。

虽说有“板蓝根”这种代表产品,可还是没多少人知道,这家制药厂一直都在亏损,就只能凑合着过。

真没想到,就这么歪打正着,碰上了“时代的风口”,一笔万包的板蓝根订单突然就来了,把制药厂的每个人都快砸晕了。

谁都不想看到疾病肆虐的情况,可这样的发展机遇毕竟不多见——万包那可是他们的小工厂好几年才能达到的生产量!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药厂创办者徐镜人可没被唬住,瞅准机会迎头而上。

厂里人手不够,他便亲自出马,领着工人没日没夜地干活,最后把万包板蓝根交给了甲方。

由于硬性条件的束缚,泰兴县口岸镇工农制药厂到底没能够完成万包的订单,可徐镜人却因此出了名,被叫做“板蓝根大王”。

他的制药厂也跟着火了起来,业绩由亏转盈,变成了医药界的热门企业。

从那以后,“泰兴县口岸镇工农制药厂”就更名为扬子江药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在徐镜人的引领下,扬子江药业不断壮大。

年,扬子江药业弄出了自家的第一款中药,就是胃苏颗粒冲剂。

这表明扬子江药业不再单纯是个药品制造商,而是真正成为了药品生产商。

从那以后,扬子江每年的营收都以亿元的幅度往上涨,徐镜人的资产也是一路飙升。

年那会儿,扬子江药业一年的营收超过亿元,在制药业里堪称王牌,徐镜人也当之无愧地成了民企“药王”。

为了满足发展需要,更好地激励扬子江药业的员工,徐镜人花了好多钱,把扬子江药业在泰州的总部重新修建了,很有复古的感觉,风格豪华大气,看着特别好看,比普通的公园展馆还牛气。

外地头一回来的人路过这儿都会感叹:“这简直跟故宫似的,太有气派啦!”

药厂建得跟故宫似的,这引得好多人议论纷纷,都说徐镜人“钱多得没处花”。

徐镜人对这些声音根本没当回事儿,他说自己就是想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给弘扬起来,把药厂建成古色古香的样子,这样一来能吸引合作,二来能让外人瞅瞅咱中国。

但这么一个蓬勃发展,群众口碑还特好的企业,为啥不上市呢?徐镜人难道就不想多赚钱吗?

企业别盲目跟着去上市,得按照自身的特点还有发展的定位来做决定。

徐镜人多次表达过这样的看法。

他心里明白得很,企业要是上市了,肯定会被市场管着,受投资者牵制,被资本控制,变成资本手里的“玩物”。

上市虽说能有资本进来,可一旦跟资本挂上钩,就没法想咋发展就咋发展了。

他不想让公司的决策被外部资本把控,尤其不想公司成为只追逐利益的竞争者。

徐镜人经营了好些年,见了太多因利益而头脑发昏的真实例子,他觉得扬子江药业最强的地方就在于能够独立发展。

他不想把多年的心血拿去给资本助力,就盼着自己的制药厂能自由地发展,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和人民做事。

如今虽说有钱啦,可不能忘了过去没钱的时候咋过的,也不能忘了最初追求的到底是啥。

徐镜人觉得,时代往前发展这是肯定的,有些东西会因为发展就变了,像技术、专利、器材这类的;可也有一些东西是不能变的,比如一开始发展时的那种心情。

当年徐镜人还是个年轻小伙儿,刚退伍不久,在泰州市泰兴口岸镇的仪表厂上班。

他长得挺周正,身上透着军人的那股子坚毅劲儿,而且有一份国家给安排的工作,不得不说未来一片光明,身边的亲戚朋友都觉得他有出息。

结果没过多长时间,这个挺被看好的小伙子,竟然自己扔掉了铁饭碗,拿着几千块的启动资金,带着几个工友,创办了泰兴县口岸镇工农制药厂,开启了“创业”之路。

徐镜人打小就喜欢商业,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药厂是他长久以来的愿望。在仪表厂工作的那几年,他弄明白了工厂运行的门道,满怀信心地展开了自己的行动。

不过呢,万事开头难呀,这工厂药品不够,连维修设备、让设备正常运转的技术工人也没有,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亏损的,根本出不了名。

光在纸上谈兵没啥用,徐镜人缺乏企业运作的实际经验,碰到这种状况,就只能试着摸索着前行。

为了能让更多人晓得自己的药厂,他先是搞出了百尔定和百乃定这两种针剂的制作,渐渐地有了一部分顾客。

在他的用心操持下,药厂慢慢有了进账。

虽说没揽到那种大单子,不过也能保障几个人的生活。徐镜人接着把规模扩大了,新盖了6间厂房,又招了一批新工人。

为了让药厂出名,徐镜人决定弄出一款有代表性的产品,经过他用心研究开发,药厂就开始生产“板蓝根颗粒”了。

药品刚开始生产那会,因为设备陈旧、人手不足,生产效率压根提不上去,效益也差,有好几年都处于亏损的状况。

谁能想到呢,在年,一件黑天鹅事件把工厂的命运彻底给改变了。

甲肝病毒聚集,因为信息不通畅,那时人们觉得传统的中药制剂板蓝根颗粒,能够有效治疗和预防甲肝传染,各种传言四起,市场上的板蓝根都供应不上了。

就在这种环境里,订货商向徐镜人的小作坊订购了万包板蓝根颗粒,这数量差不多是他们好几年的生产量。

这既是个机会,也是个挑战,普通人碰到这种事或许就打退堂鼓了。

不过徐镜人这个退伍军人,当机立断地把握住了这难得一遇的好机会,马上领着工人们搞生产,没日没夜地干,最后交出万单,从这就开始赚钱了,买卖越做越红火。

不过没多久,在年到年期间,徐镜人由于个人方面的原因离开了工厂,这使得扬子江药业没了带头人,发展的劲头大幅减弱。

徐镜人走了两年,工厂亏了差不多20亿,原本挺好的发展形势急转直下,工厂又背上了债。

毕竟是自己亲自一点点搞起来的心血,徐镜人看到扬子江制药工厂发展不下去了,就毫不犹豫地回来接着经营,最后成功让企业度过了难关,工厂的收入这才又好起来了。

年,扬子江药业推出了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叫胃苏颗粒冲剂。这一动作表明徐镜人把制药和造药给关联起来了,扬子江药业不再光给别人做加工,而是成为了真正的药品生产企业。

从那以后,扬子江药业发展得特别快,年营业额持续增高,甚至一度超过了亿,徐镜人本人也因为这个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还当选了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不过就算他的资产能登上胡润百富榜,徐镜人也一直没忘自己最初建厂时的那份初心。

那纯粹是为了达成自己小时候从商的梦想,是为了给中国人民造出靠得住、有良心的药,可不是为了钱生钱,当资本家的棋子。

扬子江药业倾注了他半辈子的心血,他只想给这个企业寻一条长远的发展之路,可不想卷入资本竞争的乱局。

在徐镜人看来,扬子江药业可不是那种毫无温度的企业,而是承载着他跟同事们多年奋斗成果的所在,是大家的心血结晶,他可不想让这份心血被资本操控。

他就想弄出个一心为国为民的好企业,可不想有啥外在的东西干扰企业的发展进程。

通过徐镜人咱们能明白,企业要成功,不光靠资本跟市场,还得有坚定的信念,得对国家和老百姓有责任感。

在当下快速发展的商业大环境之中,徐镜人实实在在地以身作则,给咱们做出了表率,称得上是真正的“药王”。

只有把企业发展跟国家利益紧紧绑在一起,才能够真正获得成功,一直保持兴旺发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langena.com/bgfb/13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