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群众的心路通了路就通

我叫叶永来,是榕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正科级干部。年8月单位主要领导给我打电话说,单位目前没有符合条件的人驻村,让我支持工作,下派我到单位帮扶村塔石乡党细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面对单位的困难,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9月初,我满怀信心踏上了驻村帮扶之路。进驻以后,我们把党细至冷里公路作为秋季攻势的“当头炮”来抓。公路线路确定之后,问题接踵而至。首先,路口第一家主人不答应让出半亩稻田,村组干部、驻村干部、乡领导多次做工作都没有结果,无奈之下只能与交通部门沟通调整线路,但新线路成S型,成本高、线形差、安全隐患大,群众不满意。公路开工在即,为满足群众的心愿,我再次来到田主人家,并发动他的女儿、女婿、亲家等亲属轮番做工作,大打亲情牌,在挖机进村之前,田主人最终答应。为此,我感到很欣慰,也小有成就感。但接下来的过程中,困难依旧一个接一个,这家的谷仓不愿拆、那家的地基不让过,他家的树不让砍,阻工现象时有发生,修建公路一时成了矛盾的漩涡。在困难面前只有面对,我们每天安排2名村干部值班为挖机“护航”,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当场处理不了的,集中村组干部和驻村干部共同处理,调处纠纷一时成了村“两委”和同步小康工作组的中心工作,我们先后调处各种公路纠纷11起,阻工事件4起。年2月路基拉通,年实施水泥硬化。在入户走访和调研后,我发现党细村蜡染刺绣是村里的一大特色。我们决定将之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并组织全村46名妇女群众参加培训,其中39名妇女成功签订就业协议。其次重点抓好养猪、蓝靛种植等产业的规划,年,全村建有同北黑毛猪养殖合作社一个。叶永来(右二)在党细村板蓝根种植基地察看(榕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供图)驻村以来,我还积极向“娘家”单位——榕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争取支持,先后帮助村里解决民族文化活动经费和购买芦笙经费各1万元;“七一”活动经费元;慰问资金元,此外还解决了村里办公电脑、音响、广播等设施。虽然驻村工作辛苦,但我学到了在机关学不到的知识,增强了独当一面的本领,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叶永来,是榕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正科级干部,榕江县塔石乡党细村驻村第一书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丹李卓檬整理编辑谢静静编审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nlangena.com/bgfb/12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