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扎根乡村沃土以党员释义人生
——记年度兵团优秀共产党员远改忠
6月28日,时间接近14时,无云的天空很蓝,但日头有些毒,温度升至30℃。午间,大部分人都躲进了屋里,二二二团七连连部变得十分寂静,只有一个名为“宾燕商店”的小卖部很是热闹,一些刚忙完农活的人,喜欢在这里就着店里的饺子或者方便面,解决一顿午饭。
远改忠也一样,坐在商店里的方桌旁,剥开一根火腿肠,左手攥着,右手挑起一筷子泡面,高高拉起,好让面条能够赶紧凉一点。
80亩一支蒿,6月16日栽下新苗,这几天他的心思全在这80亩地里。“现在心里都装着地里的活,吃饭一般不咋讲究,随便凑合凑合就行。”远改忠说。
今年51岁的远改忠,年在部队入党,年退伍来到二二二团七连,成了一名连队职工。27年来远改忠从最初的几十亩地种起,尝试各种作物种植,一路摸爬滚打,凭借“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成为团场远近闻名的种植能人。
“我就是个农民。”
远改忠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我就是个农民”6月28日早上,从团部办完事回来,远改忠紧接着就去修地下灌溉出地桩,修完出地桩又立刻跑去看地里除草的情况。
除草的工人有13个,是从云南过来的务工人员,前一阵的栽苗工作就是这批工人完成的。栽苗结束后闲下来,没有找到其他的零活,工头就向远改忠“求助”,老远以每天每人元的价格,雇这批工人来地里除草。
“其实就当帮别人一把,前面栽苗没少靠这帮工人,大家谁还没个难处。”站在地里的远改忠说,除草到7月5日左右,旁边亩棉花就该打顶了,这批工人的工作就能续上,“说实话现在除草有点早,还都是草芽芽,就当做好事给工人们找个方式发工资了。”远改忠笑着说,眼睛眯成一条线。
尽管刚过50岁,远改忠的头发几乎已经全白,短而倔强的根根直立着。一身迷彩服就是工作服,裤脚沾满了尘土,脚上的布鞋满是已经干燥的泥巴。
从部队退伍回到二二二团七连种地,远改忠一种就是近30年,从一个种植小户变成了种植大户。
刚开始种地很多知识不懂,远改忠就跟着技术员一点点学。
种小麦,远改忠一开始就施很多肥,可效果并不好,专家给他解释,施肥过多,麦子吸收不了,投资虽然大反而效果不好,“专家说小麦浇头水的时候,每亩施肥八到十公斤足够了。”
跟着专家学,再加上自己逐年积累的种植经验。“我现在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说起种植,远改忠颇有几分得意。
一路摸爬滚打,凭借“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远改忠最终发展成为每年流转土地千余亩的大户,同时依靠积累的种植经验,实现了年收入50万元,成为团场远近闻名的种植能人。
“他胆子大,脑子活。”七连职工董玉林这样评价远改忠,他回忆说:“在大家都不太敢承包的时候,远改忠就敢承包,别人都没有种过一支蒿,他就敢试着种,他身上有一种敢闯的劲头。”
远改忠则把“红利”归结于外因
??????
这是国家的各项政策、团场改革
还有大规模机械化带来的好处
远改忠说:“国家的政策好,种啥积极性都高,再加上现在都是科技种田,更精细、更科学,效益那是实实在在的。”
“相信咱,人家才跟着咱干”年到年这三年,对于董玉林而言简直不堪回首。他直言这是人生谷底,缺乏田管经验和受市场冲击,连续三年亏损。
家中三个孩子还在上大学和中学,那段时间全靠董玉林和妻子王素芹打零工维持生计,“一年供娃娃上学都得好几万,压得呀,真是喘不上气来。”王素芹说。
看到董玉林有困难,远改忠主动和他联系,雇他进行田管,按月给他发工资,在董玉林资金紧张时,主动预支工资,解决他的燃眉之急。
“种地哪有常胜将军。”远改忠说,年,他种的葵花和西红柿遭遇严重亏损,“亏得啥都没有了”,最后通过贷款40万元才翻身。
经历过小户种植的困难,也经历过资金不足的难题,远改忠对困难户的“难处”自然感同身受,“都是一个连里的老相识,搭把手都是应该的。”
年,远改忠牵头在七连成立首家合作社,第一时间找到董玉林,董玉林很干脆地答应了。董玉林说:“我知道远改忠是个怎样的人,跟着他干,我心里踏实。”
沙漠绿洲老军垦专业种植合作社,首批社员有刘尚峰、贾三民、董玉林、彭录登,由远改忠担任社长,五户职工自主统一进行种植、购买农资、销售农产品等。
远改忠通过大户带小户的方式,出主意想办法,多方扶持,带领社员共同致富。
加入合作社当年,董玉林家的纯收入就有6万多元,一家人的生活逐渐好起来。年70亩籽用西葫芦就挣了有小十万,当年董玉林就在团部买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楼房。
“相信咱,人家才跟着咱干,能带着大伙干点事,帮着大家一起致富,我觉得这事挺有干头。”远改忠笑着说。
通过连队“两委”牵线,合作社与新疆银朵兰维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农业订单模式,年,仅一枝蒿一项,远改忠的合作社收入就达到余万元。年,由于关键时间水没有跟上,6月25日亩银朵兰收获后,每亩毛利润也达到了元。
年,沙漠绿洲老军垦合作社被评为“兵团级示范合作社”,“这几年日子越过越好,老远是个好人,跟着他干,就感觉生活有奔头。”董玉林说。
“我都29年的党龄了”年2月初,远改忠把元钱交到七连职工李喜森手里,作为李喜森正在上小学的女儿的助学金。“他家有困难,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就应该帮他一把。钱也不多,但是孩子上学的开销解决了。”远改忠说。
年,远改忠就认识李喜森。李喜森后来双腿股骨头坏死,丧失了劳动能力,除了低保,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爱人做零工挣的余元收入……这些事,远改忠都知道。“我想着,有多大能力,我就要为社会作多大贡献,毕竟我都29年的党龄了。”
李喜森算了一笔账,孩子每个月的花费大概在元左右,有了远改忠的资助,家里的负担减少了一大半,“我真是打从心底感激老远。”
按照远改忠的计划,他将继续助力孩子读书直到完成学业,“俗话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
年7月,七连职工张留庆刚把麦子收完,就因严重的交通事故住了院,时隔四年,至今尚未完全康复。医院照顾他,地里的葵花没人管,远改忠帮他浇水、施肥,后期帮他采收、销售,只为他能安心养病。
从年开始,远改忠每年拿出元,通过二二二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资助该团子女学校中的困难学生。
年春节期间,远改忠主动请缨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协助连队“两委”每天入户走访排查;耐心开导连队在疆外的14户27名职工及家属,安心留在当地;关心了解隔离人员的需求,协助医务人员监测体温,为他们购买生活必需品,同时也会做好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当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筹集捐款的倡议发出后,远改忠毫不犹豫捐出一万元钱。
远改忠说:“作为党员,亲身感受到在党的带领下,兵团职工生活越来越幸福。成为年兵团优秀共产党员,我认为这份荣誉是党对我的肯定。我是在党的培养与支持下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先富带动后富,是我应尽的责任。”
远改忠知道,一支蒿是个能让大伙儿增加收入的新路子,今年沙漠绿洲老军垦专业种植合作社已经栽了亩的一支蒿新苗,今年栽进地里,明、后年能连收获两年。
雇工人给新栽的80亩一支蒿提前除草,除了“做好事”,也是个尝试,“我就想看看提前除草和过去晚些除草的效果有什么不一样。现在草嫩,一揪就能斩草除根。”远改忠觉得,提前除草的效果应该不错。
也许,在远改忠自己的那套种植方法论里,又将增加一条新经验。
十二师新媒体矩阵识别